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媛
立冬刚过,暖阳依旧。盘州市丹霞镇桃源村锦绣黄桃基地里,28岁的许密和其他村民站在路边等待着省级科技特派员李秀亚。这个黄桃基地建于2018年,以“大户承包”的方式带动着300余人就业,托起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家先过来领一把剪刀,我带着大家一起剪。”六盘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果树所所长李秀亚一边招呼着村民,一边分发剪刀。“每次培训都带着工具和农药过来,我老家离这不远,每次回家也会到黄桃基地看看。”李秀亚对记者说。
跟随李秀亚的脚步,许密站在另一侧的果树旁,小心翼翼地学习着树枝修剪技巧。
“大家注意看,剪树不留桩,留桩就要荒。”
“弱树重剪,重树弱剪,不要怕剪。”
…………
许密个子不高,但动作麻利,提着剪刀拎着树枝咔嚓一剪,引得一旁的村民连连喝彩。“每天送孩子去上学后我就到果园务工,每天能挣80元。我们平时接触到专业知识的机会有限,所以每次老师们来培训我都会参加,多学点技术务工心里才更有底。”许密说。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行动,引导广大科技人才服务基层,为基层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技术普及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今年截至目前,李秀亚已累计开展现场技术服务51天,指导开展科技项目申报1项,通过线上指导30余次,开展技术培训2次,培训64人次。越来越多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为乡村振兴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更为众多像许密一样的群众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增收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