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赫章精准发力建设美丽乡村

河镇乡200万棒平菇,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黄杏 摄

黄杏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梦想。”11月7日,通过第二届中国(贵州)天麻节暨首届中国毕节天麻博览会“搭台”,在赫章县平山镇平山村,村里的“90后”致富带头人徐奎正在网络直播间卖天麻。正值天麻的收获季节,平山镇的天麻在广州、上海、成都等地十分抢手。

出生在农村的徐奎早年就外出打工,创业成功后,他放弃了在省外发展的机会,选择回家乡创业,带领乡亲们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赫章作为曾经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毕节试验区的发源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处于靠后位置,脱贫摘帽后,赫章县进一步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在“求”“注”“增”字上下功夫,瞄准“技能提升、稳岗就业、劳务输出”等方面精准发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脱贫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稳定收入。

■ 写好产业发展文章 在群众增收上求突破

近日,走进赫章县双坪乡河泉村(社区)食用菌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摆放整齐的菌包上,一朵朵进入成熟期的蘑菇层层叠叠、长势喜人,戴着各色帽子的妇女们正忙着采摘、清理、搬运蘑菇,她们一边忙碌一边说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干得好,我一天下来能挣120多元,不比在外打工的老公赚得少,又能照顾家庭,又能学到技术,日子过得有奔头。”正在大棚内采摘蘑菇的村民文桂兰开心地说。她一边说着,一边和同伴们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蘑菇采摘下来,按照大小分装在不同的筐内,大家边干边聊,热热闹闹。

据了解,赫章县以“发展一项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为工作目标,引进湖南企业家张南海,结合当地的气候优势,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构建“主体+农户”新型利益联结共同体,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通过生产合作、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吸纳就业等方式,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利益联结机制,采用“土地流转、就地务工、劳务承包、订单生产+贫困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食用菌,于2020年7月种植奇美969、灰美2号菌种,形成年产200多万公斤的平菇生产能力,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个。

擦亮乡村振兴品牌,农业发展“向新而生”。

赫章县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总抓手,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谋划“一村一品”产业布局,调整调优农林等产业结构,发展和壮大天麻、中药材、花卉等产业,让农户与产业基地形成有机联动,打响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品牌。

■ 写好乡村文明文章 在时代新风上注活力

赫章县金银山街道探索推行“党建+积分”模式,创造性地利用积分管理,引导社区居民、党员共建共管共享幸福家园,有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共建共享幸福家园,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果。

街道银山社区35栋楼长杨玲,一个苗族妇女,搬迁前家住古达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由于传统习惯,刚搬来那会儿,杂物到处乱堆乱放,客厅卧室分不清。后经过参与街道“党建+积分”模式管理,加上街道和社区党员干部的耐心引导,现在走进她家,窗几明亮,物品摆放有序,每年积分兑换时她的积分都是第一。如今还因表现突出,杨玲还当上了楼栋长。

对银山社区的1万多名搬迁群众而言,他们惊叹美好新家的同时,也徒然生出一种距离感。

如何才能让这些新市民尽快融入城市生活,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当地社区干部通过一张小小的“积分单”,用创新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激励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创造力,让这个易地扶贫搬迁小区洋溢着满满的欢乐和幸福。

这不,由于社区实行了“幸福积分单”,才有了杨玲主动融入社区改变观念的这档事。

走进地处韭菜坪山脚下的赫章县兴发乡中营村,工人们正在对村里的乡村旅游导览墙进行提质改造,粉墙、运沙子,现场忙得不亦乐乎。近年来,中营村围绕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要求,在环境整治上下“标准”之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村美民富活力足。

“我们通过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厕所改造等行动,村居环境焕然一新。进村的道路拓宽并且硬化,将村里的景点连成了一片,我们村的旅游环境越来越好,进村里面的游客越来越多。”谈到村里近年来的变化,村民车守会满是自豪。

在河镇乡海雀村,村里的老人正在教孙女读墙上的村规民约,老少同学,一派其乐融融。

海雀村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条件,将家训、村规民约上墙,开展道德讲堂、组建锣鼓队、广场舞队、舞狮队等各类文化队伍,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内涵,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赫章县以乡村治理标准化为引领,先后打造了乡镇美丽庭院,建设雨污分流管道,农村旱厕实现全面清零,随处可见专门的垃圾投放处,村民每天或自觉将自家的生活垃圾放置投放处,或是放在家门口,村中的保洁员定时清理转运,为村民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多年的生活习惯,村民早已形成了垃圾不乱扔的高度自觉,成为各地村规民约的一部分。

赫章县以文明村标准为总基调,培育良好家风、文明新风、淳朴民风,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遏制农村不良陋习,带动乡风文明培育,引领群众知荣耻、崇德向善,传递美丽乡村正能量,体现发展之美,绽放文明之花。同时,充分发挥“一约四会”的积极作用,组织村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好婆媳”“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挖掘村中乡贤文化和好人典型,发挥身边典型示范效应,引导村民参与、配合村委工作和本村发展事务,进一步打造乡风美的新时代农村。

■ 写好基层治理文章 在组织建设上增保障

“刚刚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又转战至乡村振兴的主战场,面对新的征程、新的擂台,我们需要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自信,需要闻鸡起舞、厉兵秣马的坚持,更需要团结奋进、争先创优的热情。”日前,在平山镇西山林下天麻种植基地,平山镇党委书记关榆在全县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暨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实体现场观摩会上阐述着对推进乡村振兴的心得和感悟。

原来,这是赫章县开展乡镇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展示全县广大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担当作为,推动各乡镇党组织书记对标先进转作风、提效能,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持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此次活动中,来自全县30个乡镇和481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等参赛选手,立足岗位实际,结合自身工作,紧扣乡情、村情和民意,重点围绕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春耕生产、疫情防控等内容,晒工作成效、谈心得体会、说存在问题、找发展思路、比工作干劲,真正实现了以“学”促用、以“赛”提能、以“干”促进。

赫章县开展的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由该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可根据工作实际扩大到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工作队员、到村任职选调生。活动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擂台比武”活动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协调互动,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五比五看”为主要内容。

重点比组织强不强、比产业兴不兴、比环境美不美、比乡风好不好、比治理优不优,看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是否坚强,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是否充分,看村集体经济收入是否有提高,看农村人才“引育用留”是否有方,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否有效,充分展示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和履职成效。

近年来,赫章县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四个强化”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锻造一支能带富、善治理、口碑好的基层党员队伍。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育强“两委”干部,壮大党员队伍,让基层党组织在乡风文明治理中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在县委的指导下,赫章县各地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人员配备机制,大家各司其职,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及推动整村发展,让村子形成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治理有效的运转机制。

--> 2022-11-19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8977.html 1 赫章精准发力建设美丽乡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