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张玉莲 任廷津 刘斌
近日,走进印江自治县板溪镇坪底村,层林尽染、鸡鸣三村、菌棒成行。一条崭新的油路穿村而过,板溪河在村中缓缓流淌。
13个村民组,404户1479人依山而居,干净的通组路、联户路纵横交错。
尽管这条秀印油路从坪底村穿过,但过去是没有连接到位于山腰的上、中两寨的。
车路通到家门口,成为两组群众的梦想。
“以前,家里搞装修、硬化院坝,材料都要从山下挑上来,劳力不好找,运费也贵,有种豆腐盘成肉价的感觉。”村民任小刚回忆道。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坪底村上、中两寨党员、干部、群众的共识。
“刚开始是按人头集资,每人100元,但总共也只有几千元,资金明显不足。”时任坪底村党支部书记的任伟说。
为了能尽快修通通组路,村党支部发动在外工作、创业的人为家乡建设出力,得到大家的积极支持。
“当时捐资的人很多,最多的一人就捐了5万元,很快筹集到18余万元。同时,开砂厂的提供碎石、沙子,有挖机的提供机械……”坪底村村委会会计阙丽秀介绍。
于是,一条长860米,宽3.5米的通组路很快从秀印油路连接到了上、中寨。
“路通了,两组的乡亲们给它取名‘同心路’。”任伟说。
不过,另一个问题冒出来了。
“上、中寨地势较高,尤其遇到枯水季节,用水出现一定困难。”贵州农信铜仁审计中心驻坪底村第一书记任晓军说。
有问题就解决。2021年,任晓军向所在单位争取到50万元帮扶资金,启动坪底村饮水改善提升工程。
“为了寻找合适水源,我们跋山涉水,最后确定在距坪底村7公里处的老寨村取水。”任晓军说。
随后,村里迅速组织人员昼夜施工,用时70余天,一汪清水引到上、中寨。
“远处来的水,要经过四道清洁处理,最后进入200立方米的蓄水池。出水管道分为上中寨、调节池、产业用三部分。”任晓军说,通了路、有了水,两组村民更加活跃,发展产业、开发荒地、改善村貌,大家对好日子有着无比的信心。于是,两组村民这次把蓄水池取名为“信心池”。
如今,“信心池”留有石碑,坪底村村志有记录,“池既成,为全县村饮之楷,惠乡亲、倡仁爱、彰党恩!民众甚喜焉,奉名:信心池。”
而石碑背面的《后记》记载,“耄耋先生任少游感之,继前书‘同心路’后,又题‘信心池’”。
“信心池”,坪底村促进生产底气足;“同心路”,坪底村全村同心谋发展。
“‘同心路’‘信心池’共同托起坪底村的振兴。而两者的背后,则是坪底村近年来发展的300多亩辣椒油菜地、200多亩生态水稻田、年产500万棒食用菌厂、年出栏2万羽林下养鸡场……”任晓军说,如今的坪底村产业兴、百姓富、人和谐,日子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