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塑造现代化建设新动能

(上接第1版)

让科技创新成为“最大增量”

从“中国天眼”(FAST)捕捉到的信号中,天文科技工作者至今已发现了660多颗脉冲星,进入成果爆发期。

贵州本土FAST科研力量在逐渐成长,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支启军团队就是其中之一。围绕FAST建设运行和科研目标,支启军带领团队发展了脉冲星辐射模型,发现了具有多重辐射性质的脉冲星,推动天文大数据和天体物理研究取得了突破。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立足‘中国天眼’这个‘国之重器’在贵州的优势,积极开展天体物理和天文大数据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启军说,将大力弘扬南仁东精神,抓好“南仁东”班各项工作,为贵州天文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些科技工作者关注着光年外的世界,另一些在倾力深耕近在咫尺的土地。

在毕节威宁中海、草海和幺站共引进蔬菜新品种1064个;建核心示范基地2000亩,建成“威宁资源昆虫转化尾菜技术示范基地”……这是2022年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得者、贵州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张万萍躬耕田野的部分成果。

张万萍是贵州有名的“蔬菜女神”。“作为一名农科高校教师,将秉持初心,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社会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人才,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多的实用技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更多关键技术,努力带动和感染更多的年轻教师奔赴一线。”张万萍说。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周琦说,作为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要积极推动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利用,大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科技战略行动,着力把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省科技厅副厅长秦水介说,贵州致力人才培养,强化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壮大技术创新主体,扎实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激发企业研发潜力,支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

创优人才环境“生态圈”

在贵州大学,有一个“贵州省公共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他们专注于密码学、数据安全和隐私计算科研工作,在贵州大学学科建设和全国唯一的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和人才作为三位一体单独形成一个部分,成为科教界关注的热点。”团队领衔者、贵州大学二级教授、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彭长根说,创新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教育和人才是创新的源泉,而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彭长根团队是贵州大学计算机学科和数学学科多年交叉融合所形成,通过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领衔、教授和博士为学术骨干、中青年优秀人才为主体的百余人的科研创新团队,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

喀斯特生态治理需要人才支撑。“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依托现有的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全球喀斯特人才聚集中心和创新高地。”中科院地化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华说,要着力形成喀斯特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为云贵滇川喀斯特区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战略做好科技和人才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秦舒浩说,“将充分发挥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快各类创新要素聚集,支撑全省重要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建设。”

贵州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努力建设全国最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真心实意创优人才环境“生态圈”,积极主动为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让一流人才获得一流待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 2022-11-1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8237.html 1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塑造现代化建设新动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