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黔西市融媒体中心 黄果 周达 林姝君)深秋时节,黔西市谷里镇前华村花卉种植基地大棚里,非洲菊竞相绽放,工人们忙着管护。
据悉,黔西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日照1348.9小时,无霜期271天,年均降雨量902.4毫米,适宜花类植物生长。近年来,谷里镇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花卉产业,并于2021年引进企业,发展花卉种植80亩,建有温室大棚59个,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村主要种植非洲菊、向日葵等观赏类花卉,通过花卉市场商家收购以及零售等方式,年经济效益达50万多元。”前华村花卉种植基地负责人史洪奎说。
花卉产业的发展,让村民“身份”悄然转变,从以前看天吃饭的“庄稼人”,变成了具有固定收入的“产业工人”。
“我将土地承包给基地,并在里面打工,一片土地两份收入。”当地村民沈登群表示,土地流转费为每亩每年500元,务工工资一个月2000多元。“算下来,我一年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比以前种地时翻了一倍多。”沈登群高兴地说。
“接下来,我们计划扩大花卉种植规模,并邀请专家举办培训班,提高村民的管护能力,带动更多人参与产业发展。”史洪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