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奋力为现代化建设贡献高校力量

■ 陈云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才竞争愈趋激烈的国际背景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培养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安顺学院义不容辞、责任在肩。

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原则,在培根铸魂上用足心思。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安顺学院始终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是强化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理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上来,聚焦到人才培养上来。二是强化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承担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实施政治领航、思想引领、舆论引导等九大工程。三是形成“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结合“十大育人”平台,使“三全育人”成为可遍及理念、可操作规范、可感知过程、可评价成果,推进“三全育人”校本化、操作化、创新化、实效化、特色化。四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过程中,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密切联系学生制度,全面推行“五到”工作方法,提高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深入学生贴近教育质效。五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建设。推进“特色育人”,引导学生成为肩负起自我、家庭、社会责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施“一院一品牌,一年一案例”工程和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全校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建设“面上成干,点上开花”。六是强化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理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进行建设,配足配强思政课教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锚定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在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开足马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校作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生力军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使命,同时也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一要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深刻把握“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不断加强基础研究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换,扩大科技交流合作,持续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二要聚焦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积极推动向文化旅游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转型,打造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智库高地,努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高端产业人才,全力在服务数字经济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上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落实人才服务保障政策,在推动人才聚集上下足功夫。安顺学院着力构建一支规模强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引领科技创新发展,建设创新高地。一是深化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人事考核、聘期考核、职称评审、人才评价、绩效分配等机制体制改革工作,制定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系统完善、易于操作的人才管理制度体系,营造“引好才、用对才、育能才、留人才”的良好发展环境。二是大力推进人才引进和培育工程。坚持“水平优先、盘活存量、控制总量、重点倾斜”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的人才引进原则。坚持“人尽其才”原则,完善人才服务管理制度,建立人才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与流动,为高层次人才搭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平台。加强人才梯队培养依托教学和科研团队,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鼓励支持教师攻读更高层次学历学位,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博士化率。建立以“任务绩效”为核心的考评体系和以“正向激励”为导向、“优绩优酬”为原则的绩效分配体系,充分调动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作者为安顺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 2022-11-09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8060.html 1 奋力为现代化建设贡献高校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