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主动作为 多向发力

——贵州银保监局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贵州监管局。

熊瑛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搬迁等方式转入城镇成为新市民。目前,贵州也有近900万新市民。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助力新市民融入新环境、扎根新城市,实现安居乐业,贵州银保监局加强统筹协调、谋划实招硬招,推动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深入发掘和对接新市民金融需求,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 聚焦核心诉求 构建新市民金融服务长效机制

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3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

今年3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贵州银保监局迅速反应,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开展摸底调研,厘清本省新市民结构、特点和主要金融需求,结合前期普惠金融实践经验及贵州实际,出台辖内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专项方案,明确工作思路,着力搭建监管引导-政策协同-协会配合-机构参与的新市民金融服务机制。

一是与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制定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细化7个方面20条落地措施;

二是与省级12个职能部门沟通协作,促进金融政策与本省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支持政策有效衔接,共建共推“贵商易”“贵州金服”等平台解决信用信息不对称难题;

三是与省银行业协会、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开展政策宣导,启动“情系新市民 乐享新金融 逐梦新生活”主题宣传月活动,提升新市民金融素养;

四是督促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制定专项服务方案、成立22个新市民专属金融服务中心、服务港湾,着力为新市民织牢织密金融保障网。

■ 优化金融服务 保障新市民安居乐业

围绕“降门槛、提服务”目标,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围绕新市民金融需求,加快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流程,切实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助力新市民从“贵漂”“贵创”到“贵定”的实质性转变。

一是助力新市民“劳有乐业”。持续推动辖内银行加大小微企业“首贷户”拓展,前三季度向9036户“首贷户”发放贷款共计274.72亿元,指导政策性银行发放140亿转贷款支持小微企业生产发展,助力稳岗就业。加强与人社部门联动,为进城务工人员、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扶持人员提供创业支持,并对10万元及以下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要求。前三季度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75亿元,同比增长35.5%,支持9858名重点人员创业就业。

二是助力新市民“住有安居”。围绕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助力实现贵州“十四五”期间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2.5万套目标,联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银行保险机构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辖内机构加大建设运营金融支持力度,加强资金使用管理。9月末,辖内住房租赁贷款余额146.46亿元,已引导银行机构投放近4亿元支持贵阳贵安9个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三是助力新市民“病有所保”。为新市民集中的家政、餐饮、建筑、物流等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雇主责任险、店家保、务工保等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指导辖内保险业机构配合省医保局推出不与户籍挂钩的定制型普惠医疗保险“贵惠保”,该产品面向贵州基本医疗保险在保人员,具有“低门槛、低保费、高保障”的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市民医疗保障不足的痛点,自8月29日上线以来参保人数突破79.63万人次。

四是助力新市民“幼有所教”。推动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加强银校合作,搭建学费收缴专属服务平台,解决新市民子女开学回乡现场缴费难题,累计服务超90万人次。联合省教育厅等部门印发《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工作指引(试行)》,维护新市民资金安全。督促银行机构落实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做到生源地助学贷款“应贷尽贷”“精准助贷”,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新市民子女就学,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51亿元。

五是助力新市民“老有颐养”。推动机构打造“交心相伴”“颐老港湾”等适老金融服务品牌,推出符合老年客群或养老配置的金融产品,加大省内医养结合以及大型康养优质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联合省民政厅等印发《贵州省养老机构预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强化对养老机构采取会员卡、预付费等方式收取的大额费用资金的监管力度。

六是助力新市民“难有所缓”。针对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较差等问题,推动银行机构成立新市民专属服务中心、新市民服务港湾,推出u+卡、工银新市民卡等专属卡片和新市民爽贷、便民快贷等专属产品,减免借记卡工本费、年费、短信服务费等费用,简化账户开立及业务办理流程,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效率。

■ 关注重点人群 助力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结合本省新市民的构成特点及群体差异化需求,重点聚焦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三类群体,量体裁衣,提供精准服务。

一是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适应新环境。“十三五”期间,贵州易地扶贫搬迁192万人,占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总数的近1/5。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2022年以来累计投放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贷款121.87亿元,惠及搬迁新市民130余万人。开展搬迁新市民资信建档工作,提高贷款获得便利度,指导贵州农信为42.66万户搬迁新市民建立资信档案,评定信用户39.32万户,授信总额达209.8亿元。在搬迁新市民集中的黔西南州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推广新市民安居险、新市民就业险,为22万人次搬迁新市民提供意外医疗、家庭财产自然灾害及盗抢损失补助等多重保障,为34.4万人次搬迁新市民创业就业保驾护航。

二是支持农民工融入新城市。联合政府部门出台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保证金管理政策,推动22家银行接入贵州省劳动用工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指导辖内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研发“民工保”“惠农e薪”等产品,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2022年以来,辖内银行代发农民工工资近200亿元,提供2.93亿元保障金额的农民工工资履约保证保险。

三是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在新城市成长扎根。打造贵州特色的“青”字号创业品牌,指导金融机构开发“青惠贷”“农银青年旅游创客e贷”等新市民青年群体创业专属产品,有效带动1.2万人次就业。指导机构推进“槟果青年人才社区”“快递小哥之家”等特色项目,提供6000余套房源满足大中专毕业生多样化住房需求。

从精准施策走向落地生根,金融助力新市民开启美好生活。贵州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华涛表示,贵州银保监局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辖内金融机构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切实增强新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城市真正成为新市民“盛得下梦想、容得下身心”的安居之地,在更高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厚植发展根基。

--> 2022-11-04 ——贵州银保监局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7679.html 1 主动作为 多向发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