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新社区 新工作 新生活

万山区融媒体中心 宋安念

11月的深秋,早晚已有了寒意,但早上七点半的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却热闹非常。

微工厂旁车流穿梭,人行道上,上班族、学生、保洁员擦肩而过。人流中记者看见了夏婷婷的身影,她正牵着两个孩子朝着铜仁市第二十九小学方向走去。送完孩子,夏婷婷来到旺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坐在工位上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易地搬迁政策落到实处,万山区内、区外共计11250户50116人陆续搬进了城南驿、旺家花园、河坪小区、观山雅居、廖家等10个安置区,开启全新的城市生活。

“以前我在老家就是带孩子,丈夫只能去镇上打零工赚钱补贴家用,看着张口就要吃饭的孩子,手头却没有多少钱,我常常想,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呀!”老家在印江天堂镇中团村的夏婷婷,之前最感无奈的是孩子生病了要走近一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卫生院。不仅是交通、医疗不便,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让她发愁。  

好在迎来了易地搬迁的好政策。2019年10月,他们一家人从印江搬到了万山区的旺家花园。“社区里有幼儿园、小学、卫生室、商店等,生活特别方便,丈夫也在附近找到了工作。”夏婷婷特别开心的是,自己也有了工作,可以赚钱了。

去年11月,社区干部走访了解到她在家待业,就给她推荐了社区的公益性岗位。“从来没想过能在城市里有这么好的工作,我家就住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楼上,每天下楼就能上班,真的很方便。”夏婷婷感慨道。

楼上安居,楼下就业。为帮助更多像夏婷婷这样的新市民就业,社区建设了一座6000平方米的易地搬迁微工厂产业园,苗绣、服装厂等8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为搬迁群众提供了近1200个就业岗位。

上班快一年的时间,夏婷婷的工作早已游刃有余。作为一名网格员,她经常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帮社区群众解决困难。她还是一名志愿者,协助莞铜社工在社区开展活动。

“同事们对我很关心,我现在感觉已经真正融入了城市,在这里扎根了。”

今年初,夏婷婷在社区里认识了一帮会钩织技术的姐妹,她们到“民族之家”钩织花束、鞋帽等,不仅能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还能挣钱贴补家用。

“我在社区上班每个月有2000元工资,利用休息时间在‘民族之家’钩花每月至少能挣500元钱,加上丈夫每个月的工资,现在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夏婷婷笑着说。

旺家社区作为万山最大的跨区县易地搬迁安置区,居住着来自思南、印江、石阡的4029户17963名搬迁群众。

如今,社区里卫生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老年养护中心、群众议事室、图书阅览室、社区警卫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愈发完善,许许多多的“夏婷婷”们真正走出大山成为新市民,朝着幸福的城市生活迈进。

--> 2022-11-0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7453.html 1 新社区 新工作 新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