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高铁 公路 航空

立体交通网拉动产业发展提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

百业兴盛,交通先行。

“行”在苍穹——2014年11月28日,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机平稳降落在月照机场,标志着月照机场正式通航运营,六盘水开启“航空时代”。

“行”在公路——2019年1月3日,都香高速六威段通车,从六盘水市区到威宁自治县县城车程由原来的2.5小时缩短为不到1小时,到云南省昭通市车程由原来的5个多小时缩短为2小时。

“行”在铁轨——2020年7月8日,G2954次动车组缓缓驶出六盘水火车站,安六高铁正式通车,六盘水迈进“高铁时代”。

…………

一道道通途,无不显示着地处乌蒙山间的六盘水市的交通巨变,从路远迢迢到天涯比邻,从羊肠小道到八方通途,一张完善的交通路网正在凉都大地徐徐展开。

近年来,六盘水市持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发展已驶入“快车道”:沪昆高铁境内段、安六高铁建成通车,盘兴高铁开工建设,六盘水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盘州至兴义、六盘水至威宁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三横一纵一环”主骨架全面形成;30户以上自然村寨实现硬化路“组组通”,获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月照机场开通六盘水至北京、上海、广州、海口、西安、长沙等重要城市航班航线,随着航线的不断增加,六盘水月照机场连接发达地区、通达重点旅游城市,搭建起对外开放的“空中走廊”。

交通建设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随着六盘水交通建设不断提质,路网安全和服务水平不断升级,300万凉都人拥有了更加通畅、快捷、舒心的出行体验。

“以前去趟贵阳,无论是坐大巴还是火车都需要三四个小时车程,有了高铁后只需要1个多小时。”市民雷娥说,乘着高铁走亲串友或办事,如今都非常方便。

“早上在六盘水吃羊肉粉,中午在贵阳吃肠旺面,晚上就能到北京吃炸酱面。”这句话已成为现实,六盘水月照机场的通航和安六高铁的开通,让六盘水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六盘水充分发挥交通对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和“催化”作用。今年,水城区营盘乡高峰村村民郑俊,仅靠着地里的水果收入就达上万元。“我家种了些枇杷、甘蔗、地瓜和核桃,每到水果成熟时客户就会上门购买。”郑俊说,高峰村位于北盘江河畔,气候温热、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水果等农作物,但位于半山腰的村庄以前交通不便,大多数村里人只能种些玉米土豆养活一家人,村里的水果只是自家吃,几乎无法外销带动增收。

2004年水红铁路正式运营,村里有了和外界沟通的桥梁,高峰村村民们背着水果坐火车,沿着铁路沿线售卖,渐渐地高峰村水果香甜的名声越传越远。但那时,售卖水果依然不是件轻松的事,村民们常常天不亮就得起床背着沉重的背篓步行几十分钟赶火车。

2013年,水盘高速正式运营通车,营盘收费站的设立让高峰村的交通更加便利,助推了高峰村精品水果产业发展。2017年,从高速收费站直达高峰村的旅游公路通车,游客和收购商可以直接把车开到果园里,高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果村”。

精品水果前景可观,郑俊也将自家的水果种植面积扩大,日子逐渐红火起来。

便捷的出行,火热的产业……一幕幕画面,勾勒出独属于凉都的多彩交通画卷。

一条条公路、铁路,一座座桥梁、隧道……诠释着六盘水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

而今,放眼六盘水,宽敞平坦的通村、通组、串户路,像一根根“毛细血管”,把六盘水偏远农村连接起来;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车辆川流不息;一条条穿境而过的铁路上,列车风驰电掣,呼啸而行;连接各地的航线,每天搭载着乘客日行千里。

如今,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中,六盘水是66个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和196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这卷描绘凉都交通的画卷,还在提笔向前,绘就更美的未来!

--> 2022-10-25 高铁 公路 航空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5790.html 1 立体交通网拉动产业发展提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