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融媒体中心 覃冠中
时下,行走在铜仁德江大地,茶叶、花椒等染绿了山头,葡萄、柑橘、冬桃等熏香了空气。在荆角乡尖山村冬桃基地,张月贵夫妇忙得不亦乐乎,冬桃成熟上市让他们家开启了又一年的幸福增收模式。
望着60亩桃园,张月贵满心喜悦。“我们的冬桃除了在本地销售外,还卖到贵阳、重庆、四川等地,估计产值可达50余万元。”张月贵说,今天的收获离不开退耕还林好政策。
十年前,村民们只能依靠传统作物种植艰难生存。坐落在半山腰的尖山村,土地贫瘠、水土流失,如何致富?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
脱贫攻坚政策吹来了改变的东风,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过去车子难至的山顶也通了水泥路,在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2015年,尖山村利用退耕还林政策提供的机遇,发展了核桃、李子等产业,包括张月贵在内的一大批村民,尝到了绿色产业带来的甜头,发展的热情持续高涨。如今,该村桃子、核桃、李子等产业已发展超800亩,为尖山披绿、助村民增收。
另一边,浩浩乌江流经的稳坪镇,以前由于水土流失,全镇土地石漠化情况严重,其中又以金庄村为甚。
2014年,镇党委、政府通过反复调研、论证,确定了以花椒为主导产业的发展路子,并以金庄村作为试点推行。面对这一发展机遇,群众纷纷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园区务工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花椒产业在固土增绿、修复生态的同时,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如今,3000多亩花椒产业园成了该村的“绿色银行”,产品畅销重庆、广东等地。
金庄种植花椒模式也在全县22个乡镇(街道)推广,该县现在种植花椒16.4万亩。今年,全县8万亩挂果花椒产量将达4000吨,产值2.4亿元左右,乌江边更是形成了一条由花椒产业建构的绿色长廊,成为支撑沿线群众增收的生态宝库。
除了冬桃和花椒,各乡镇还根据具体情况,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作物。目前,德江已发展林下天麻480亩,脐橙、柑橘等精品水果10.5万亩,茶叶18.02万亩,优质牧场15.33万亩。
如今的德江县,林地面积达16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57%,退耕还林面积27.74万亩,国家公益林80.56万亩,地方公益林2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