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贵安新区龙山村吴锦刚一家

雁归乡里再创业 带着大伙奔富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镇华 吴东志

10月,温暖的阳光照耀贵安新区,道路四通八达,高楼林立,现代化工业园区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

日月交替、岁月变迁,十年,贵安新区产业新城“从无到有”,欣欣向荣,这里的每一个奋斗者皆是见证人。

十年前,贵安新区党武镇龙山村村民吴锦刚在外打拼多年,创业小有所成。

十年后,吴锦刚回到家乡再次创业,带动龙山村村民致富,也见证了贵安新区的发展。

“我和锦刚1993年认识,当时都在贵阳的饭店打工。”1996年,马孝群和吴锦刚结婚时,还住着破旧的房子。

“后来我们在外创业,几乎全年没有休息,相濡以沫走到了今天。”马孝群说。

看到贵安新区发展势头好,吴锦刚就想着回家乡干一番事业。

2014年,吴锦刚回到家乡贵安新区党武镇龙山村,被选为村主任,领着大伙在村里实施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三变”改革,村集体通过成立公司,以40亩集体土地入股,村民按比例分红;成立果蔬专业农业合作社,壮大生猪养殖协会;组织村民到周边花溪大学城、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打工……通过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子,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村民收入不断提升。

龙山村依山傍水,松柏山水库及花溪水库环绕周围,村内古树参天、风景秀丽,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吴锦刚带着村民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良好资源禀赋打造特色文化村寨,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致富路。

“2018年,龙山村悦子庭游客接待中心开业后,入股的村民每年都能拿到分红。几十名村民在接待中心就业,生活得到了改善。”龙山村村民吴锦忠说。

在吴锦刚的带领下,龙山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8615元,吴锦刚成为村民公认的致富带头人。

“他有想法,敢闯敢干。”在龙山村村民的眼中,吴锦刚是个雷厉风行的能人。而他的家人,就是身后默默的支持者。

“大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我身边帮忙。小儿子8岁,在读小学。”吴锦刚告诉记者,现在家庭和美,孩子都比较懂事,老人身体也健朗,压力没以前大了。

新区建设,不仅要让城市“有颜”,还要让乡村“有面”。

现在,走进这个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小村寨,放眼望去,远处层峦叠嶂、群鸟翩跹,转身又见茂林修竹,白墙灰瓦的小洋楼隐于其中,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田园画卷。

在龙山村中心区,吴锦刚家的两层小洋楼已经翻新,还建成了江南风格的美丽庭院。村民们都住上新居,周边的配套日渐完善,大家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认真学习报告后,吴锦刚说,作为全程参与家乡建设发展的实践者和见证者,他感到非常荣幸,希望以后的工作围绕提升乡村整治方面下功夫,从而提升群众获得感。

家庭档案

户主:吴锦刚

身份:贵安新区龙山村委会主任

年龄:48岁

家庭成员人数:6人

家庭住址:贵安新区党武镇龙山村

家庭寄语:希望贵安新区的明天越来越好,龙山村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我们的获得感

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家人挤在老石板房里,大人伸手可以摸到房顶。我16岁就出去学厨艺,想学一门手艺能吃饱饭。后来和妻子一起创业,那段岁月,几乎全年没有休息。2014年,我回到家乡贵安新区党武镇龙山村,被选为村主任,在村里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村里以40亩集体土地入股,村民按比例分红,后来村里又成立了果蔬专业农业合作社、壮大生猪养殖协会,我组织村民到周边花溪大学城、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打工……通过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子,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村民收入不断提升,我家也富裕了,这十年获得感很强。

--> 2022-10-22 贵安新区龙山村吴锦刚一家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5632.html 1 雁归乡里再创业 带着大伙奔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