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决战贫困丰碑上一个个闪亮的名字——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让榜样的力量久久激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蓝婴

秋风吹过山野,看着村民们将金灿灿的稻谷收割入仓,“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大发脸上的褶子又笑得深了些。当年一心想让村民吃上大米饭的他,终于如了愿。

随着电视剧《高山清渠》热播结束,黄大发的巡渠路途上又多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影迷。“仁遵高速快通车了,我们村就有下道口,欢迎你们下次再来。”站在大发渠上,眺目可及的大发渠特大桥成了黄大发为游客解说的又一亮点。

黄大发是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原草王坝村)老支书。上世纪60年代,他带领村民绝壁凿渠,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了一条地跨3个村、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通水后,黄大发马不停蹄实施“坡改梯”,扩增稻田种植面积,解决村民的吃饭问题。再后来,他带领村民修通村公路,让村里通了电、建起了学校。如今,年近九旬的黄大发,依然在为村子的发展东奔西走、牵线搭桥。

同样带领村民冲破大山“围困”的还有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在2011年之前,这个麻山深处的小山村一度找不到发展的出路,转机是从邓迎香带领村民拓隧洞、开山路开始。

2014年,麻怀村圆了世代村民通达村外的梦。在邓迎香的带领下,麻怀村成立了股份制合作社,群众养上了黑毛猪、生态鸡、鹌鹑,种上了食用菌、铁皮石斛、烤烟。“脱了贫还要接着干,脱贫攻坚精神不能丢!”被称为“当代女愚公”的邓迎香谈起村庄发展干劲十足。

一瓶装满“奋斗味道”的人民小酒,为盘州市淤泥彝族乡岩博村的群众脱贫致富指引了道路,如今更是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龙头产业。

“岩博要致富,产业是支柱,干部就得敢担当。”2001年,余留芬接任岩博村党支部书记后,组织动员群众修路通水、办酒厂、搞养殖,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最终在2015年实现了整村脱贫。21年风雨兼程,在余留芬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岩博酒业开启了香溢四方的乡村振兴新局面——2021年销售额达5.12亿元,年销售额实现“五连跳”,为当地提供近900个就业岗位。

走进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一派美好的田园风光映入眼帘,别致的乡村建设吸引各方游客和考察团队前来观赏、学习。“致力于创造高品质生活,塘约村又探索出一条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新路子。”塘约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左文学说,“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不断推动改革创新,使村庄持续充满新动力,让群众过上幸福小康生活。”

一个个绝境突围、决战贫困的英雄传奇,矗立起一座座令人敬佩、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脱贫攻坚虽圆满收官,但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让榜样力量久久激荡。在广袤的大地上,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投身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一幅幅乡村振兴的蓝图接续展开。

--> 2022-10-22 决战贫困丰碑上一个个闪亮的名字——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5602.html 1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让榜样的力量久久激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