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勇 龙蓓 杨文松
⬆ “2022年毕节市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
⬅ 政务服务一窗通办。
(毕节市司法局供图)
纳雍县小屯村茶园连绵,院落别致,“行孝仗义、和睦相处、包容大气”的淳朴民风和村民一张张的笑脸,让这里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村”。
小屯村只是毕节发展的一个缩影,翻天覆地的变化来自于“法治毕节”的创建。
2015年,贵州省委、省政府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将“法治毕节”创建作为毕节地区实现全面脱贫的重要抓手。
五年来,毕节市以“六大工程”为抓手,从影响民生福祉及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入手,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矛盾化解、民生保障、普法宣教等方面积极回应群众需求。
■ “安全之治” 推动平安毕节建设
大方县六龙古镇街道有200多家商铺,流动人口多,车辆乱停乱放,偷盗抢夺和打架斗殴等案件一度高发。
如何治理?
答案是:群众自己的事情,群众自己做主议事,警民共同出谋划策。这是六龙派出所在毕节市、大方县公安局指导下在六龙古镇试点开展“创新‘两会’矛盾调解模式,群众参与民主议事”的一次探索。
在毕节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毕节市公安机关立足新时代、把握新形势,紧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四句话、十六字”战略指引,紧紧围绕贵州省公安厅“1332”总体工作思路及毕节市公安局“13796”工作思路升级版,以警民议事会、警务联席会“警务两会”为载体,凝聚民心民智民力,搭建警民共治桥梁,进一步探索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与2015年相比,毕节刑事案件发案下降40.65%、命案下降74.77%、八类主要刑事案件下降37.56%,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达99.35%、98.38%,分别提升2.5和0.54个百分点。
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在持续创新中不断完善,公证体制改革、法律援助标准化、一村一法律顾问等为重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以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为重点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系统化。
社会治安从“由乱到治”转变到“由治而安”,实现了“安全之治”,持续推动了平安毕节建设。
■ “规则之治”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
在毕节市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前来办理出租车资格证业务的市民张礼在“一件事”清单指导下,快速地办理完成。
张礼告诉记者,此前对办理此项业务程序不是很清楚,在看到毕节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布的“一件事”清单后,一次性通过了资料的填报和审核。
针对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难题,毕节市政务服务大厅在2月28日推出第一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采取对高频事项并联办、关联事项打包办的方式,将需要到多个部门、经多个环节办理的“一揽子事”,整合成为“我要开融资担保公司”“我要做客车司机”等主题式套餐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毕节政府职能从“管理型”转变到“服务型”,实现了“规则之治”,持续深化了法治政府建设。
据了解,目前,毕节政府行政权力事项比首次公布时减少2334项、减幅39.2%;政务服务网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市县两级不见面审批(服务)业务应上尽上,全市六成企业实现了“零见面”登记;除法律法规规定有办理时限和涉密事项外,2021年全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在贵州政务服务网(毕节)网上可办率达100%。实行重大决策规范化管理,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市县两级政府法律顾问制度100%建立,依法行政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2021年,成功创建第一批“贵州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2022年积极申报全国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目前已顺利通过专家组实地评估。
■ “环境之治”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炙手可热的金沙市场,是毕节市为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以点带面示范推进打造的“标杆城市”。此外,毕节还围绕优势产业上下游开展以商招商,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实现产业招商新突破,使营商环境更优化。
在黔西经济开发区,来自上海蕙黔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倪箐华正和黔西县黔希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吴亚奎洽谈接下来合作的相关事宜。
2020年8月,倪箐华和吴亚奎第一次相识,在吴亚奎的介绍下,倪箐华对毕节的营商环境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12月,倪箐华到毕节实地考察,在贵州住过十多年的他,时隔十年后再次回到这个熟悉的地方,发现这里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毕节营商环境由“全省靠后”转变到“全省前列”,实现了“环境之治”,持续优化了发展环境。
据了解,毕节市各级各部门聚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立法治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主动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加强对企业法治宣传服务,着力营造亲商爱商、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让企业安心、舒心、顺心发展兴业。
同时,持续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加大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公益诉讼力度,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