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周琦: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周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马红梅 王瑶

“10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让同为地质工作者的我深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既是对地质工作者的肯定与鼓励,也是鞭策与激励,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周琦语气坚定地说。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贵州成矿背景独特优越,部分矿种储量位居全国首位,区位优势明显。”周琦说,这为全省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矿产资源基础。

今年,是周琦寻“锰”的第41年。过去,锰矿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石、锰渣等固体废物会对地表景观和土壤资源造成破坏。如何实现锰矿绿色开发利用,是周琦一直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贵州考察调研,要求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多年来,贵州在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的同时,坚持与大生态战略行动协同推动、耦合联动。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在绿色效益、能源消费、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全面发力,全力打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更要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周琦说。

通过与团队共同努力,周琦提交了我国第一个特大型富锰矿床精查报告,提交的富锰矿资源储量超过了我国已精查富锰矿资源储量的总和。同时,通过大数据与锰矿勘查的融合,实现了锰矿勘查数字化,并成功推广应用到矿产大精查项目中。

如今,贵州正持续推进锰渣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球磨、浸出、除杂……在大龙经济开发区硫化锰渣萃取车间,硫化锰渣经过一道道工序处理后,提取出镍、钴、锰、锌等有价金属,用于生产电池用硫酸锰、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等材料。“锰渣”就这样变身成为“锰料”,销往国内国际市场。

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印证着贵州绿色工业实力跃上了新台阶——

截至2021年,全省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2个,绿色工业园区9个,绿色供应链1个,绿色设计产品6种;省级绿色工厂94个,绿色工业园区18个,绿色供应链2个,绿色设计产品6种。

入选绿色制造名单的背后,是贵州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

贵州绿色经济占GDP比重:2017年为37%,2021年达到45%。

5年时间,占比增幅8%。产业之“绿”已在黔贵大地描绘出一幅又一幅绿色发展新画卷。

“绿色工业只是绿色经济中的一部分,绿色经济也只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周琦说,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贵州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了“含绿量”与“含金量”齐飞。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建设的持续巩固,贵州人对身边的“生态福利”如数家珍——

森林覆盖率达62.12%;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88个县(市、区)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8.6%……绿色,已经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最突出的亮色。

2020年,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30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获国家推广。立足于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周琦建议,要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贵州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脚下有泥土,肩上有担当,今后,我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推动锰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尽我所能。”周琦表示。

--> 2022-10-20 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周琦: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5436.html 1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