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的剑河县城。
万文杰 摄
■ 欧阳章杰
⬆ 久仰镇基佑村,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候鸟前来栖息、筑巢繁殖。
万文杰 摄
⬆ 幸福社区就业车间内 居民们正进行手工编制。
欧阳章杰 摄
➡ 东西部协作企业的工作人员(右)向求职者介绍岗位情况。 刘梦 摄
⬅ 剑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向学生演示焊接技术。
欧阳章杰 摄
剑河县南明镇运用无人驾驶收割机采收稻谷。 欧阳章杰 摄
“九山半水半分田,山高坡陡切割深。”是对黔东南州剑河县地形地貌最直接的诠释。这也是在过去,久久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剑河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把握低碳绿色发展方向,紧抓东西部协作契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策马扬鞭的气势,乘风破浪的胆魄,奋力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乡村振兴 开启安居乐业新生活
“现在每个月有3000多元,从家里到厂里只要5分钟。”在剑河县仰阿莎街道幸福社区,易地扶贫搬迁户王长兰正忙碌在社区就业车间的编织工作中。她表示,从老木屋搬进了居民楼,如今家门口就能上班了,再也不用为外出务工无法照顾家里人而发愁。
近年来,在中央、省、州(市)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帮扶下,剑河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攻坚克难,实现脱贫摘帽,“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指标全部达标,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4151户18145人搬出大山,10313户得到危房改造,11671户进行农村老旧房屋透风漏雨整治,全县上下开启崭新生活。
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以来,剑河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围绕“三落实一巩固”工作重点,按照“1+5”行动和“六个专项行动”,奋力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
在剑河县柳川镇加禾村,整洁干净的硬化路如同乡村血脉贯穿村寨的每一个角落。在村庄周围,大大小小的产业大棚成为了该村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通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剑河县积极推进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不断创新举措、整合资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有效推进“3+1”保障成果巩固提升,一体推进“五大振兴”,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村里面都鼓励我们积极参加南五味子产业项目,我也是把我们家的土地入股到了项目里面,现在不仅在产业基地务工有收入,平时村里面的其他产业我也还可以得到分红。”加禾村村民龚文彬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剑河县围绕“一县一业”食用菌产业和“两茶一药”等产业发展布局,实现从小打小闹到聚集成势的历史性突破。并在壮大优势产业的同时,依靠招商引资,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在剑河县岑松镇屯州工业园贵州京诚药业公司生产车间内,繁忙的流水线上正紧锣密鼓地生产着中药饮片。今年3月,剑河县引入北京老牌饮片加工企业入驻剑河成立贵州京诚药业公司,依托该公司成熟的工业生产模式,进一步助推剑河县工业生产实力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创造良好的创业与就业环境。
未来,剑河县将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省委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省政府支持黔东南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省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成员单位帮扶等机遇,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绿色发展 释放“双碳”生态红利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更高站位推进降碳,正确认识和把握“双碳”目标,把绿色低碳作为鲜明导向,科学有序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近年来,剑河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成果。
走进剑河县久仰镇党义村,山林环绕,景色优美,村边高33米的杉树是当地有名的“杉木王”,粗壮的树干需要4个成人张开双臂才能环抱。
在剑河县,人们视古树为瑰宝,几乎每个村寨都是古树环绕,许多村寨还把古大树的保护纳入村规民约范畴进行管理,当地村民保护古树的意识如写进基因中一般代代传承,也是当地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写照。
“古树是我们村庄世代繁衍的见证,我们下大决心去保护我们的森林和古树,目的就是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这笔宝贵的绿色财富。”久仰镇摆伟村村民李树森说。
通过以实现减排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剑河县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聘用5000多名生态护林员,就近对辖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网格化管护。5年的发展中,该县已新增营造林4.7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42%,连续高出全省全州平均水平。
作为全国28个重点集体林区和贵州省10个重点林区县之一,该县在中财办大力帮扶下,积极探索林业碳汇工作,将森林碳汇作为县委、县政府“十四五”期间重点抢抓落实的十大机遇之一,2021年,剑河县还被评为贵州省林业碳汇试点县。
今年6月,剑河县发行了黔东南州第一张价值1700万元的碳票,获贵州银行融资质押授信1000万元,农发行将林权质押项目作为重要融资项目进行主推,承诺年内放款,进一步保障了该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资金需要,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同时,还创新实施贵州省首例以碳汇补偿方式结案的检察公益诉讼,贵州大学与黔东南州人民检察院签订合作协议,在剑河县建立了全省首个碳汇与司法办案实践教育基地。
“违法人员认购的碳汇资金,将缴纳至县林业部门的专用账户,用于今后县内森林的培育、管护资金使用,这就实现了修复生态环境的目标。”剑河县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举将进一步推进检察职能在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的积极作用,助力打造“碳汇+检察”品牌。
如今,剑河县通过建立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高质量管理机制,加快国有企业转型步伐,创新林业金融服务体系,让碳汇红利实现不断惠及。
未来,剑河县将在种好“摇钱树”、打好“生态牌”上,以林业碳票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省级林业碳汇试点”,加快林产结构调整,实现碳汇资产化、债券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同时,积极探索农业碳汇,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排污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试点支持,从而加速打通“绿水青山”转变“金山银山”,推动生态优势变成高质量发展优势。
■ 两地携手 东西部协作高质量发展
2021年,按照国家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的调整,明确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帮扶剑河县。在顺德区与剑河县的共同努力下,两地携手,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东西部协作工作实现从“再起步”到“加速度”。
走进剑河县第五中学,崭新的校舍里不断传来琅琅读书声,作为顺德区投入3130万元帮助剑河县缓解学位不足问题,助推新型城镇化而建设的学校,1200名学子在新的环境中得以放心成长。
开展结对帮扶以来,顺德区对剑河县教育事业开展了多维度的教育帮扶。通过精选优秀老师传经授宝,顺德区先后选派了16名优秀老师赴剑河县支教,通过亲自上示范课指导培训、开设专题培训讲座等方式指导剑河县教师上研讨课,协助提高剑河县基础教育水平。
“在专业建设、师资提升上,顺德区学校通过市场分析,立足实际帮扶打造品牌专业,并充分利用顺德区的优质资源,多形式为剑河县职校做好教师培训提升工作。”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对口帮扶剑河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袁荣昌介绍道。
目前,顺德与剑河互相选派党政干部及技术人员开展人才交流协作。顺德区已组织5所学校结对帮扶剑河县5所学校。此外,为做好东西部协作有效衔接,强化对接联络,顺德区还组织4家医院结对帮扶该县3家医院,双方实现镇镇结对2对,顺德区的3个村(社区)、56个企业和社会组织结对帮扶剑河县83个村。
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夯实,顺德、剑河两地还积极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入输出精准对接机制,深入挖掘和开发剑河县内就业资源,搭建顺德帮扶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等就业平台。
“毕业后,我就收到了政府发过来关于招聘会的短信,在现场也看到了一些不错的岗位,非常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在顺德区·剑河县东西部劳务协作招聘会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张颖看着密密麻麻的岗位列表,不由感慨道。
今年以来,两地共联合组织开展东西部劳务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共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组织剑河农村劳动力到广东省稳岗就业906人,到其他地区稳岗就业242人,解决1035人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
依托顺德区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优势和剑河县特色农副产品的品种、品质等原生态优势,两地积极构建农产品信息联系共享机制,深入开展消费帮扶协作,帮助剑河县销售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共计1.0779亿元。
此外,依靠深化招商引资协作,顺德区引导3家企业投资落地剑河,投入资金1.61亿元;今年还将继续投入产业园区资金1772万元用于实施白茶、中药材和粮油加工等项目建设。
随着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政策的不断深入落实,剑河、顺德两地也将建立更加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共同建设普惠均等可及的公共服务设施,探索跨省合作推进共同富裕的试验试点,打造东西部协作示范,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