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县城。
(岑巩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 王光莉 杨元彬
⬆ 杂稻制种丰收。 罗慧 摄
⬆岑巩县天星乡河塘村玉石高速、江玉高速交通枢纽。
胡国鑫 摄
➡ 岑巩县经济开发区打火机产业园一角。
杨云 摄
⬅ 岑巩县经济开发区工人在生产。
杨云 摄
岑巩县杂稻制种基地,收割机在收割制种水稻。 杨启志 摄
时光荏苒,回首十年辉煌历程,岑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干成了一批关乎全局的大事、推动发展的要事、改革攻坚的难事、群众期盼的好事,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事业取得跨越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谱写了岑巩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岑巩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农业发展持续向好,工业逐步转型升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民生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 交通绘新卷 群众日子甜
“以前赶集都是蹚河去,山路上都是稀泥,种的农特产品都拿不出去,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岑巩县大有镇汤江溪村村民严纯江说,“现在,村村寨寨都是水泥路或柏油路,我们又赶上了产业发展的好势头,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路通民心畅,道顺百业兴。当下,汤江溪村处处都是水泥串户路,这不仅改变了村民们祖祖辈辈肩挑背驮的历史,也改变了村民们的谋生方式。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汤江溪村成立岑巩县民惠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端稳“致富碗”,吃上“产业饭”。
行走在岑巩县的村村寨寨,家家户户院落相通,一条条“民心路”如同一把把“连心锁”,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在注溪镇衙院村,错落有致的青瓦白墙民居、环境优雅的庭院、干净整洁的通村入户路、色彩斑斓的文化墙……无论走在哪个角落,村里的景色看上去都似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
一方庭院,一处风景。走进村民印梅的家中,干净整洁的庭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盆景花草,让人赏心悦目。印梅一边浇水一边摆弄着花草,整个院子显得别有一番风味。
印梅说:“自从我们村申报了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大家都积极加入到美化庭院的建设中来。环境优美了,大家都感觉心情舒畅,住得安逸。”
“十三五”时期,经历了脱贫攻坚的山乡巨变,衙院村加大了道路维修、卫生厕所改造、消防设施建设等,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打造生态宜居、绿色特色的美丽院落,衙院村人居环境整体得到提升,乡风更加文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至今,衙院村传承着风情浓郁的土家族文化,被列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六月六娃娃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光镌刻“十四五”,乡村旅游在大山中一路花开。
“2021年旅游公路通到景区,游客量自然就增多了。去年以来,我们景区已经接待游客20万人次,带动消费400余万元。”岑巩县大有镇木召生态旅游度假区负责人刘德伍说,接下来,景区将依托交通优势,把峡谷、溶洞等资源开发利用好,吸引更多游客,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岑巩县已拥有黔东南大峡谷景区、玉门洞景区、木召生态休闲度假区及红豆杉景区,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有水尾镇马家寨村、天马镇苗落村、注溪镇周坪村、客楼镇下寨村,均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寨。
回望过去十年,岑巩县按照“畅通出口、拉通骨架、完善路网、普惠民生”的总体思路,通过不懈奋斗,完成了“通村路、产业路、旅游路”的建设目标。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岑巩县织密了“交通网”,开出了“幸福花”。
公路里程大增长。全县从“十二五”通车公路总里程为1730公里,路网密度为116.4公里/百平方公里,到如今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792.492公里,公路密度为187.86公里/百平方公里。
高速公路大突破。建设石阡至玉屏(大龙)、江口至玉屏(大龙)两条高速公路,岑巩高速公路从3.8公里增长至59.1公里。
通村公路全覆盖。完成村村通公路442.8公里,完成组组通1145.838公里,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共创建“四好农村路”共16条194.73公里。
运输服务全保障。开通县城至经济开发区公交线路,并对1路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完成全县9个乡镇客运站建设,农村公路招呼站64个。建成“通村村”服务平台,“通村村”村级综合服务站116个,构建起以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
“十四五”的帷幕早已拉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岑巩县的交通建设将昂首阔步再出发,绘就民生壮丽的新篇章。
■ 围绕优势资源 打造工业“强磁场”
走进岑巩经济开发区贵州汉豪电气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加紧赶制一批出口订单。该公司是一家外贸型企业,每天生产打火机100多万支,占全县产品总量的三分之一,远销全球5大洲,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产品是要出口的,我们正在加紧生产,工期耽误不得,大家都干得非常卖力。”在生产车间里,工人刘玉霖熟练地操作着手上的加工工具,她每天大约能组装900支打火机。在不远处的包装车间,几名工人飞快地贴着标签,分工明确,忙而有序。过几天,这批打火机将发往伊朗。
贵州汉豪电气有限公司拥有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16个,2021年生产打火机3亿支,今年将目标定为4.5亿支。
截至目前,岑巩县有打火机生产及配套企业共18户,其中整装企业5户、配件企业13户,规上企业8户,自营出口企业5户,共吸纳2500余人就业,员工平均工资在3000元以上。2021年,打火机产业产值超3亿元,出口创汇超2058万美元。
据岑巩经济开发区数据显示,岑巩打火机产业园日产打火机400多万支,年产量超过10亿支,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根据岑巩县相关规划,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岑巩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打火机研发制造基地。
在贵州兴隆碳素有限责任公司里,各车间同样是繁忙而有序,工人们忙着配送原材料、产品打包及合格检验等。
“我们是一家专门冶炼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的企业,产品广泛运用到电子电力、航天航海等领域。”该公司总经理邹华生说,“公司的生产总值目前达到了4.5亿元,实现创税850万元。”
如今,碳产业落户岑巩经济开发区有5户,在建项目3个,预计总投资18亿元,筹建项目1个。规划碳基材料产业园3000余亩,预计到2025年,全县碳基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年产值力争超过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2.06亿元,年均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达到15户。
近年来,岑巩县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扎实推动重点工业产业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深走实,全县工业经济呈现“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现在的34户,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30亿元,外贸进出口从无到有,规模达到5000万美元,为全州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生态特色食品、基础材料(碳产业)、优势轻工(打火机)、现代化工、新型建材等五大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基础材料产业占比最大,碳基材料与金属材料协同发展,其中,碳基材料近年来发展迅速,未来将成为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目前,已规划建设项目14个,总投资超114亿元,全部投产将实现产值280亿元。
工业就业扶贫成果明显。建立省级就业扶贫产业园1个,省级就业扶贫企业1家,省级先进就业扶贫车间2个,累计解决就业1.5万人次,易地搬迁户1200余人次,实现工人月平均工资2500元以上。
岑巩县围绕优势资源培育,突出抓好园区平台建设,强化要素支撑,高质量构建特色产业与新兴产业并重、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十四五”末,岑巩县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9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3亿元。
■ 唱响“四季增收歌” 打造农业“生长极”
金秋时节,岑巩县的田间地头到处是土地翻犁、油菜育苗的忙碌景象。在该县龙田镇都素村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大型犁田机来回穿梭,土地翻犁、深耕细耙一步到位。
“这个大型犁田机一天能犁30亩地,比起以前人工劳作效率高多了,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何洪智是都素村杂交水稻制种大户,今年通过流转土地种植了150亩“又香优3系”品种,由于管护到位,实现了丰产增收,每亩利润达到了600元以上。何洪智说,通过农户自种模式,目前基地已有100余户农户种上了油菜,实现了一年多季、一地多收。
秋收谢幕稻种归仓后,龙田镇积极落实好秋冬种各项扶持政策,采取“稻油轮作”模式,带动全镇种植优质油菜8600余亩,着力打造“春来油菜吐芳华,夏季田畴稻叶齐,遍地金黄映秋色,冬日田园绿意浓”的四季画廊,唱响“四季增收歌”。
“将水稻和油菜进行轮作换茬,不仅能够改善土壤构造、减少田里病虫害、增加土壤肥效,为来年稻种丰收打下基础,还能为农民增加一季收入。”岑巩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姚刚说。
岑巩县将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列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立足49个坝区资源优势,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把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合作社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作为产业发展目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群众”组织方式,布局了以注溪镇周坪村为核心区,思旸至平庄、大有至凯本镇为东西两翼的“一核两翼”发展格局,促进产业全面形成规模效应。
在岑巩县思旸镇岑峰村的油茶地里,一个个光滑饱满的果子簇拥在一起,挂满了枝头,长势十分喜人。
“今年是我们村油茶树的丰产期,预计每亩平均产量是800斤。”岑峰村党支部书记何小林高兴地说,目前岑峰村油茶种植面积有1800亩,产值达300万余元,带动了周边1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立足县域特点,岑巩县确立了“两主导多特色”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杂交水稻制种和油茶作为两大主导产业,把生态特色畜牧渔业等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来抓。
在全县“两主导多特色”产业发展的指导下,思旸镇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曾经裸露的荒坡,成为了如今的“绿色银行”。通过“党建+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组织方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跑出了集体经济快发展、农民致富有出路的“加速度”。
近年来,岑巩县依托山地资源优势,利用闲置山地发展油茶产业,唤醒了沉睡的大山,让多年撂荒的山林变成了“聚宝盆”。同时,探索推进“油茶+套种”的发展模式,盘活林地资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一地多收。目前,全县油茶面积达11.72万亩,挂果面积2万余亩,建成百亩基地121个,千亩基地6个,在建万亩基地1个。
岑巩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大力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和油茶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生态畜牧渔业、林下经济、蔬菜、水果、茶叶、烤烟等特色产业深入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农业产业“生长极”,农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今年上半年,岑巩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9.3651亿元,同比增长6.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691万元,同比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03元,同比增速6.7%,全县涉农5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13个,总投资23.58亿元,完成投资2.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