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玉屏乡村振兴局 唱响幸福歌

搬迁群众在康华社区微工厂务工。

葛永智 摄

■ 江佳佳 葛永智 马相连

康华社区氵舞阳安置点。

葛永智 摄

沃野田畴好“丰”景,秋染侗乡画卷新。

今年以来,玉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秀美乡村图景徐徐绘就。

踔厉奋发守初心,昂首阔步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玉屏将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优良生态为底色,在山水间共奏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幸福歌”。

■ 优化结构 做强产业展颜值

金秋沃野景如画,新店镇洞坪村,碧波荡漾的龙江河,滋养着两岸的农作物,平坦宽阔的坝区里,稻浪随风翻涌、藕塘荷叶连连、瓜棚硕果累累、菜园流碧滴翠,处处充盈着丰收的喜悦。

“农闲就来做点活路挣零花钱,日子比原先好过得多。”村民姚平手脚麻利地将蔬菜采摘入筐,细数着如今的幸福感受:硬化路修到家门口、不出村就能找到事情做、新房子一栋挨着一栋……

依托良好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洞坪村按照“四季有菜”的发展定位,采取“公司+村级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在坝区种植生态果蔬带动群众增收,2018年,该村被认定为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供不应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玉屏自治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围绕“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一二三产融合联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以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坝区建设、龙头企业“四个示范引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民以食为天,民无粮不安。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去年,该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23.44亿元,同比增长8.5%;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92万亩,总产量2.97万吨。

“60多亩黄桃,今年增收超50万元。”朱家场镇柴冲村,黄桃种植大户张建平打理完果园后,算起了丰收账,2016年,张建平开始种植黄桃,县里从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经过多年精心管护,黄桃进入盛果期,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推动黄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惠及更多农户,玉屏自治县还注册“玉屏皇桃”商标,引导种植户科学疏果、绿色管护,提高黄桃产量和品质,目前,该县累计培育黄桃基地35个,种植面积2.3万亩。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百花齐放,实现油茶总面积达23.4万亩,年出栏生猪24万头,精品水果投产面积达4.3万亩,年生产食用菌8170万棒,惠及全县八个乡镇街道。

做强产业展颜值,下一步,该县将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加大招商引资及政策宣传力度、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强做大等措施,推动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 安居乐业 幸福生活节节高

走进平溪街道康华社区,高楼依次排开,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镶嵌其间,社区广场上,搬迁群众围坐一起拉家常;微工厂内,就近就业的搬迁群众正忙着赶制订单;微田园里,搬迁群众忙着翻挖土地,种植蔬菜。

“每个月挣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庭。” 微工厂内,玉屏合福欣包装装潢印刷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搬迁群众张水萍手指翻飞,一个精美的玉屏油茶包装盒跃然眼前,仓库里,各类包装礼盒成品即将销往广州、云南等地。

“党和国家政策好,不仅让我们搬出大山,还帮助我们在新家安居乐业。”2019年底,张水萍一家挥别大山,从田坪镇彰寨村搬进县城,并通过社区开展的技能培训,寻到了满意的工作,三个孩子也在县城上学,她说:“上班安心挣钱,下班回家为孩子们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幸福。”

康华社区是玉屏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安置点,现有易地移民搬迁群众893户3639人,为了让搬迁群众在新家安居乐业,玉屏自治县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各类资源,共创居安、业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园”,安置点里的微工厂、微田园、微服务等,让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易地扶贫搬迁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中之重,该县在及时拟订相关专项行动方案的同时,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等方面着手,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新建玉屏自治县第二小学、田坪镇第二小学(田坪镇中心完小)、玉屏第二幼儿园3所县内移民安置点配套学校,配备医疗卫生机构6所,医务人员191人,满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公共服务需求。

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方面,该县共有搬迁对象劳动力家庭1363户2982人,就业劳动力1363户2848人,就业率95.51%,全面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家庭至少一户一人以上就业。今年以来,围绕就业推荐、专场招聘会、政策宣传、就业培训、点对点等开展有组织输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外出就业2241人。

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建成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管理单元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创建玉屏康华社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社区治理体系方面,对9个安置点共落实5个管理单元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各安置点管理机制运行正常、全覆盖。同时,各安置点周边范围内均配套满足管理需求的警务室或派出所,实现天网、雪亮工程全覆盖。

基层党建体系方面,把资源、服务、管理全面统筹到安置地,着力构建党建资源联通、精准服务联扶、文明建设联动、后续发展联帮、基础保障联建“五联”模范小区,党建引领作用全面强化。截至目前,该县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党支部3个,党小组2个,实现安置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 内外兼修 扮靓乡村提气质

秋高气爽,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行至亚鱼乡郭家湾村,一路青山绵延起伏,小楼星罗棋布。“把卫生搞好不仅住着舒服,还能获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屋内窗明几净、屋外庭院整洁,村民杨克喜满脸笑意。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亚鱼乡探索实施《亚鱼乡郭家湾村积分制管理助推乡村治理实施办法(试行)》,将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环境卫生整治等行为与村级积分制管理相结合,村民获得的积分可用于“乡风文明春晖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也可用于村集体经济年度分红等。

通过积分制管理引导和鼓励村民进行村级志愿服务、文明行动,以点带面,全面营造郭家湾村乡风文明的良好风气。杨克喜说:“以前只顾吃饱穿暖,现在条件好了,环境卫生各方面都要跟上,日子越过越滋润。”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玉屏自治县启动“最美庭院”和“美丽宜居村庄”创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以“串点成线、连线拓面、梯次推进”的工作原则,抓点、连线、拓面统筹协同推进,重点打造“二区五边六线”人居环境治理示范格局,辐射全县所有村寨。

该县从环境卫生、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排乱倒等方面开展专项整治,实现村庄从“一片美”向“整体美”、从“外在美”向“内在美”、从“环境美”向“发展美”、从“一时美”向“持久美”的提质转型。

创新建立村级积分兑换机制,该县制定《村庄积分制管理助推乡村治理实施办法(试行)》,村民通过参与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环境卫生整治、义务巡逻、矛盾纠纷调解等方式获得相应积分,年终由村集体经济兑现分红,既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又促进了农户增收。

全面推进5个省、市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村建设,规划建设项目110个,已开工项目30个,已完工项目16个;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2460.55万元,已完成投资2795.8万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计划总投资5203.27万元,已完成投资907.6万元。启动“最美庭院”和“美丽宜居村庄”创建,已创建最美庭院1000多户。

--> 2022-10-18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5269.html 1 玉屏乡村振兴局 唱响幸福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