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碧江 锦江河畔活力足

■ 刘煜妤 覃信林

碧江城区夜景。

(碧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碧江区一角。 (碧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非凡十年,奋斗有我。十年逐梦之旅,十年步履铿锵,在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碧江,孕育着勃勃生机,开创着经济增速快、脱贫成效实、城乡变化大、发展后劲足、政治生态好的发展局面。

十载光阴流转,十载春华秋实。

一江碧水穿城过,百里锦江入画来。

古有“黔东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赞誉,今有“黔东明珠”“黔东门户”之称号的碧江,是铜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

党的十八大以来,碧江区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发扬“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克服了重重困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今年6月,在平安贵州建设表彰大会上,碧江区被评为2017—2020年度平安贵州建设示范县(区)。

■ 党建引领聚合力 筑牢坚强政治组织保障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碧江区上下“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

圆满完成党政机构改革,履职运行更加顺畅。全力做好区、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以换届为契机,配优配强干部,选出的干部,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仅2021年,提拔任用领导干部132人、职级晋升123人,积极推行村级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选优配强村支书59名,59个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达标验收,占比100%。

22个区直部门(单位)党组织书记改选、补选,9个未达标的学校党支部,通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验收,深化“国企先锋+”系列品牌创建,持续开展“龙头民营企业”党建示范引领行动,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碧江区“五元共治”新型社区治理机制》入选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组建42个驻村工作队,选派139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下沉农村一线,安排153名全日制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农村各类人才科技培训2157人次,建成产学研基地47个,构建以油茶、食用菌产业为引领,果蔬、生态畜牧、中药材产业为支撑,白水贡米、珍珠花生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整合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分别对34个贫困村按100万元/村、36个建制村(非贫困村)30万元/村的标准发展集体经济,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村社合一”示范点28个,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5万元/年以上的村(社区)有50个、占比84.7%。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全区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 创新发展添活力 护航高质量发展

2011年深秋,经国务院批准,铜仁撤地设市,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标志着碧江区进入“城市时代”。

十年来,一条条道路宽阔通畅,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入驻,一个个公园绿地点缀其中……一座集新型工业、现代物流、商业贸易、人居休闲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城市展现在世人面前。

围绕绿色转型发展,大力实施城市“东扩北跃”战略,自实施“强中心城区”以来,“建新城”“疏老城”,先后建成武陵大道、滨江大道、铜兴大道、睿力大道等“八纵十横”的城市主干道,杭瑞高速铜仁北、铜仁西、铜仁东等匝道建成通车,形成了“一环五射”高速路网,距离铜仁主城区仅有半个小时车程的“铜仁·凤凰机场”,开通了以铜仁为起点,或在铜仁中转的国内、国际数十条航线,区内乡村道路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组组通路硬化,航空、高铁、高速、通乡通村公路立体化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大大缩短了碧江与其他城市的时空距离。

在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方面,充分发挥主城区“火车头”“发动机”的作用,规划建设现代化中央商务区,改造提升和培育发展一批特色街区、商业综合体、地摊示范点、夜市经济消费聚集区,培优培强一批市场主体,建设一批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至44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增长至50万,城镇化率达79.61%。

在新城区,加快推进铜仁数字科创产业园布局规划和配套设施,培育标杆项目1个、示范项目10个、完成谋划应用场景13个,着力打造百亿级高新区,在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方面,着力解决“学位、床位、车位、厕位”难题,采取老城区优质学校与新区学校一拖一联办、高校领办模式,在老城区选派一批优秀校(园)长、教师到新区学校任职任教,推动老城区教育优质资源向新城区倾斜。

脱贫奔小康这十年,34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090户24958人,彻底撕掉了贫困标签,2018年,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7.64%”的成绩,实现整区脱贫摘帽,2019年实现贫困人口动态清零,2020年高质量通过国家普查,被评为中国防贫效率“百高县”。

十年来,该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70.34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255.37亿元,年均保持10%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省、铜仁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在全省88个区县位次从31位上升至20位,累计实施省、市级重大项目316个,完成投资30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836亿元,年均增长9.5%。

十年来,累计完成税收50亿元,共有百丽、农夫山泉、同德药业、金瑞新材料等200多家企业落户,规上企业48家,碧江经开区成为省级高新区,连续4年考核排名全市第一,成为全省重点打造的3个东西部协作示范区之一,被评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 优先发展添魅力 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年来,碧江城区绿化面积达到131.43公顷,城市绿地率达34.72%,绿化覆盖798.9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7.47%,人均公共绿地6.9平方米。

十年来,风景名胜多达40多处,形态上的美,还有众多文物古迹和革命遗址以及文化产业景区,锦江生态绿色栈道、碧江国家湿地公园等20多个,按照“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模式融合发展,仅2021年,该区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980万人次,增长30.2%,实现旅游收入192亿元,增长30.5%。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021年,该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75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位居铜仁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32元、同比增长8.5%。

依托生态与油茶资源,高位嫁接东莞资金、管理、技术优势,高质量打造东莞加多宝仙草(原材料)基地,采用“贵州基地+广东市场”的模式,与加多宝集团,加多利公司签订了2.5万亩的仙草种植及0.5万亩夏枯草种植采购合同,做大做强特色仙草产业。

严格执行长江流域锦江河十年禁渔令、《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持续抓好水源地环境隐患排查及专项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设置区级河长17名,乡(镇、街道)河长41名,村级河长92名,新建、改造市政污水收集管网179.79公里,补齐城中村及城郊接合部污水管网35.7公里。

扎实有效推进“三江六岸”环境整治,森林覆盖率达68.21%,连续九年位居全省同类城市第一名,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森林城市,获“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2009中华十大生态亲水美景”“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等称号。

奋楫十载结硕果,风劲潮涌再扬帆。站在新的起点,历史与未来交融,碧江依旧活力四射,并将一直逐梦前行。

--> 2022-10-18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5265.html 1 碧江 锦江河畔活力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