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煜妤
碧江区滑石乡白水贡米基地内,农户分享丰收喜悦。
黄庆松 摄
黔东各郡邑,独美于铜仁。桂花香飘丝雨天,山清秀,树苍翠,温润的锦江犹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轴上,铜仁砥砺奋进,书写了经济社会腾飞的历史篇章,创造了非凡成就。
十年来,铜仁市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切实增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
十年来,铜仁城已形成高铁、铁路、高速公路、乌江航道、城市快速干道、旅游公路、机场等立体交通网络。
十年来,铜仁市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出一条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文旅融合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铜仁城镇化率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至23%。
十年来,铜仁市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呈现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良好态势,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1元。
…………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铜仁市正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 强党建 人才领航新时代
近日,铜仁市碧江区新寨村的200亩蔬菜基地,村民敖行进正忙着翻土。他说,“村党支部建强后,带领我们发展产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过去,新寨村村“两委”底气不足、号召力不强,导致村级建设落后。为强化党组织建设,去年滑石乡以换届为契机,成立换届工作领导小组1个、换届工作指导组5个。党员沈龙以全票通过,担任新寨村党支部书记。
今年,新寨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以“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带动全村40人次就业增收。村民敖行进作为受益人之一,每年仅在蔬菜基地务工就有2万余元收入。
选出干部后,还要孕育出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近年来,铜仁市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的理论、党内法规、党建知识培训,不断提升村社党员干部抓好党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新寨村党支部书记沈龙说:“有了“理论+实践”的跟岗实训后,开展工作时信心更足了。”
该市圆满完成2907个村(社区)“两委”换届,选聘2326名高校毕业生到乡村振兴一线,精准选派1692名第一书记和3424名驻村工作队员到村帮扶,帮助农村培育优势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切实提升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
以超常规举措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力争到2025年该市人才总量达到75万人,重点人才总量实现倍增,着力构建人才工作联动大格局、做好产才深度融合大文章、推进各类人才资源大汇聚、营造人才创新发展大气候,形成人才体制机制优、人才平台载体优、人才作用发挥优、人才发展环境优、人才队伍结构优的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全省良好人才生态先行示范区。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铜仁从政治教育引领担当、选拔任用引导担当、容错纠错推动担当、激励褒奖促进担当、“关键少数”带动担当等方面,构建“1+5”关怀激励制度体系。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的关怀制度体系,激发干部干事激情,推动干部敢于改革创新、敢想敢干、敢于担当、全力以赴建新功。
千好万好,群众满意才好。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步履铿锵、行稳致远。党的十九大以来,该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239起288人,党纪政务处分265人。靶向整治管党治党、服务群众、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6个方面23类突出问题,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26起140人,党纪政务处分133人。铜仁,激浊扬清气象新。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奋斗前行的铜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 兴交通 跨越山水通八方
“陆路、水运、高铁、航空应有尽有,就连老家都是通组路。”市民田江英说起交通变化,倍感骄傲。
铜仁与湘渝、巴蜀为邻,山同脉,地同根。黔道比蜀道还难的困苦,是铜仁过去的真实写照,田江英有着深切的感受。以前,在老家沿河自治县一口刀村,村寨处在半山腰,田江英进出依靠一条狭窄小道,去县城要乘车4个小时。
打破山水桎悎成为铜仁人民的殷切期盼。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铜仁构建内通外畅的立体大交通走廊,铺筑开放发展路。公路从短到长,从长到优。杭瑞高速公路过境铜仁,松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县县通,每百平方公里路网密度达3.3公里。
国省道干线提质增速,该市公路里程增至25896公里;农村公路网络加速优化,仅“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8亿元,实现该市6060个30户以上村民组“组组通”硬化路。
铁路从无到有。2015年,沪昆高铁铜仁南站建成,标志着铜仁迈入高铁时代,2018年,铜玉城际高速铁路通车,群众出行更便捷。截至2018年,铜仁铁路里程达202公里。
民航架起空中桥梁。2001年,铜仁机场首航,2016年3月3日,中国民航局批复德江(黔北)民用机场场址,标志着铜仁进入“一市两机场”指日可待。
黔渝携手,复兴乌江航运。2021年11月2日,德江共和港口,两艘500吨级散货船顺利吉水;2022年6月29日,思南港邵家桥港区正式开放,12艘货船运载着6000吨水泥从港区鸣笛起航,沉寂近20年的乌江黄金水道被唤醒。
大交通缩短了时空,构建起贵阳、重庆、长沙周边城市1小时交通圈;大交通让铜仁对外开放通道越拓越宽,让铜仁以前所未有的激情走向开放前沿。
“十三五”期间,铜仁市始终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举全力攻坚交通建设,完成公路水路投资1267亿元,投资总额连续五年位于全省第一方阵。
去年,铜仁高速公路密度和新增里程全省“双第一”。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96公里、总里程达936公里;普通国省道建成里程位居全省第一,“四好农村路”创建位居全省第一。
一组组喜人的数据不断刷新,让铜仁乡村从路难行到通八方,铜仁全力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发展步入“快车道”,极具分量地展示着铜仁山区之变。
如今,铜仁从“边缘”变“前沿”,成为贵州向东开放的前沿阵地,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山海不再路遥,铜仁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市场主体等资源向往集聚,一座生态、人文、智慧、开放、舒适的武陵山片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山水园林特色城市呼之欲出。
■ 筑新城 打造安居乐业地
“昔日破旧的老城,已变成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新城。”铜仁三江公园内,73岁老人杨胜兴踏着石板街,行至锦江河畔,看着眼前的江景不禁感慨。
以前,铜仁城区,城中有村、城处村中,民用宅基地曾占据了不少黄金地段,加上城区排水管网不畅,农贸市场设施不全,环境卫生较差,交通时常拥挤,严重影响着城镇生活的品质。
为此,铜仁以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改造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生活环境。扎实推进物业管理行业整治、拆违整治等专项行动,全力以赴推进“三盘五项目”建设,扎实做好“三江六岸”环境整治,提升城市品质。
同时,把打造“安居乐业福地”作为“一区五地”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推进,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理念,尽心竭力改善民生,坚持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大力提升城镇品质,持续完善城镇生态功能,切实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铜仁市坚持走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文旅融合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不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启动实施了“强中心城区”战略行动,推动以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为中心、南至万山谢桥、北至铜仁火车站的核心区,碧江、万山、铜仁高新区建成区为拓展区,江口、松桃、玉屏、大龙开发区为环城辐射区的“三个层级”联动发展,加快建设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
起于碧江区八官溪的铜仁马拉松智慧赛道,全长43公里,沿途经过20多个村寨,连接碧江与江口县城,是目前贵州仅有、全国少有的智慧马拉松赛道。每逢周末,市民们三五成群、纷至沓来,在这里徒步、骑行,成为健身、休闲的热门打卡地。市民陈强说:“自从智慧跑道修好以后,每个周末都会带家人来,这里配套设施非常好,沿途山清水秀,既锻炼了身体,又亲近了大自然。”
集“乡愁故园”“文化家园”“旅居乐园”为一体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铜仁马拉松智慧赛道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梵净山,串联起乡村振兴农耕文化旅游带,成为一条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金线”。
“十三五”以来,铜仁市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配套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城镇品质提升“十大工程”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运用市场化方式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推进铜仁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该市有300处历史建筑和6片历史文化街区纳入住建部统计。
十年来,该市累计完成城建投资约1500亿元,建成城市道路项目92个,城市道路增至1608.25公里;建成海绵城市项目60个,中心城区海绵城市面积占比达21.94%;建成湿地公园和山体公园29个,市民休闲空间113个;实施背街小巷改造130条。
十年来,该市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2%以上,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80平方公里;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29.36万人,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3.6万套,新增城镇就业24.61万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9651户,完成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4.9万户,惠及困难群众31.32万人;新建改扩建学校2062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 重“三农” 富民新业百花开
在铜仁市石阡县大沙坝乡邵家寨村,一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将颗粒饱满、黄澄澄的稻谷尽收其中。种植大户陶明贵说:“以前后悔种地,现在却看好种地。”
过去,家里每年种田都不够吃,一亩地只能收四五百斤谷子,遇到干旱几乎绝收。即便有了杂交水稻等新品种,虽能解决温饱,生活却依然贫困。
作为传统农业种植地区,过去的铜仁却因土地贫瘠,生态脆弱,导致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局面。
农业要发展就要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近年来,铜仁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并围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土地整治、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输配电等重点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并着力推广水稻种植机械化、培育新型农民,依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让农机装备结构逐步优化,不断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
随着配套设施、生产力的不断提升,村民种植的稻谷,产量高、效益好,大米价值也得到了提升,引得村民竞相种植水稻。该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55.48万亩,完成夏粮产量27.16万吨,完成油菜收获面积80.35万亩,该市粮油作物预计总产值62.91亿元。
同时,铜仁市着力念好“山字经”,确定生态茶、生态畜牧、蔬果等6大主导产业,构建一县一产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格局。目前培育专业合作社1000多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50家,该市茶园面积超200万亩,玉屏黄桃、沿河空心李等精品果园超100万亩。
其中,印江自治县通过一县一产业打造食用菌栽培标准化示范区,走出了一条山区特色新路子,实施“2+N产业规划,将食用菌作为区域经济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菇农”等方式,积极推进“梵天菌业+”发展模式,并实施了“千户万菇”行动计划和“菇农培育”工程,让小小蘑菇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今年以来,铜仁全力发展生态茶、生猪、家禽、蔬果、食用菌、薯类、中药材、牛羊、蜂蜜、特色林业10大特色优势百亿级综合产值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培育生态渔业、林下经济等其他产业。截至目前,产值逾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