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贵州美味鲜竹荪产业公司

科技助力“织荪筑移”

■ 张弘弢 陈桐杰

技术人员指导村民如何覆土。

竹连竹,山连山,远远近近,无边无际。10月,走进贵州美味鲜竹荪产业有限公司红托竹荪示范基地内,朵朵红托竹荪破壳而出,身着白裙的“雪裙仙子”一个个亭亭玉立,引得来访基地的游客驻足围观。

1年前,该公司带着在织金县积累多年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理念来到贵阳。1年时间,随着公司在贵阳站稳脚跟,织金的竹荪在筑城贵阳扎根生长,成为贵阳市林下特色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佼佼者。

解决竹荪异地生长的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成立10多年来,从大棚建设到品种选择、再到种植技术推广,该公司聚焦食用菌产业特色,通过院校合作将“泥土味”同“科技范”深度融合,做到科技菌质量与颜值“内外兼修”,业态日渐丰富的同时,科技赋能织金竹荪顺利东移筑城贵阳,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 突出特色 深山长出遍地“软黄金”

“周老师,现在采竹荪有哪些注意事项?”

“采摘竹荪要把握好时间,待竹荪完全长出后的2小时内必须采收,采摘后需要立刻去除菌盖菌托后进行销售或烘干储存。”

初秋,正是“菌中皇后”竹荪的丰采季。一大早,贵州美味鲜竹荪产业有限公司织金基地栽培技术总监周芬便一头扎进千亩竹荪地里,化身“周老师”为菇农们解答采摘疑惑。

“竹荪生长期集中在每年6到11月,雨后2至3天内大量生长,会在早上6时至9时破土而出,采的时候要又快又准。”在周芬看来,新生竹荪采摘堪比昙花一现,“采摘后一定要立刻除去菌盖菌托,避免菌帽上黑色孢子液化污染竹荪菌柄和菌裙,防止腐烂,影响产品销售价值。”

“我很早就开始研究食用菌种植,之前赋闲在家务农,现在到基地里管竹荪栽培,每个月有8000多元的收入,知足了。”周芬一边麻利地采摘竹荪,一边满意地说。

天天同竹荪打交道,周芬已练就一套“栽培管理”心得,一朵朵娇艳欲滴的竹荪寄托了她的致富梦,稳定收入让她心里踏实了不少。

“如果说‘娇艳’是红托竹荪的外表,那‘金贵’便是它的内涵。”贵州美味鲜竹荪产业有限公司技术总工阳旭介绍,公司目前主要推广木块栽培、菌棒栽培、林下栽培、层架栽培四种模式,每亩竹荪栽培投入在3万元到20万元不等,亩产值在6.6万元至39万元,亩最高纯获利19万元。由此可见,红托竹荪种植是投资稳、周期短、见效快、回报高的特色高效项目,是农民快速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产业发展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劳动力密集是竹荪种植产业主要优势特点,贵州美味鲜竹荪产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组织方式,充分吸纳周边农民前往基地打工,为农民开辟出一条可持续增收的致富路。

截至上半年,该公司直接带动20万人次增收致富,人均增收2.5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方在。为了使竹荪产业发展惠及更多群众,该公司还与贵阳市修文、开阳、息烽、清镇等地合作社合作,通过赊销部分菌种款项,提供免费技术指导,签订收购协议等方式,让竹荪产业花开遍野,鼓足菇农腰包。

“未来5年内,我们还将发展带动食用菌种植达5万亩、新建10万平方米菌种厂1个、食用菌深加工线3条,打通食用菌全产业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带动更多农民参与竹荪种植,实现共同致富。”阳旭介绍,通过建设菌种生产厂、产品加工线,打通产业链,拓宽销售渠道,项目实施预计可解决固定岗位2500人,带动农户500户1500人,实现创收3亿元。

■ 加强合作 科技菌“质颜”内外兼修

今年6月起,一朵朵红托竹荪相继在贵阳市花溪区孟关国有林场林下红托竹荪种植基地破壳而出,深黑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菌柄,菌柄顶端一围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以身形俊美动人而闻名,其鲜品形态犹如一个穿纱裙的姑娘,堪称“雪裙仙子”。

雪白小巧的竹荪,不仅有着令人赞叹的高颜值,还有着十足的科技含量。

据了解,“黔丰1号”和“黔优1号”作为该公司在基地种植的红托竹荪主要品种。外表看上去虽与普通品种相差无异,但这两个品种却是该公司与贵州省农科院共同选育的“科技菌”。

去年,由贵州省农科院、贵州大学、贵州科学院、贵阳市农业农村局、贵阳市农业农垦集团相关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经过系统论证,一致认为“黔丰1号”和“黔优1号”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病虫害少,非常适合在贵阳大规模种植推广。

由此,该公司把菌种培育和技术研发重心从织金迁至贵阳,用好贵阳科研集聚优势。

今年,该公司在贵阳的三大基地种植的红托竹荪均喜获丰收,再次印证了专家组的论断。

“我们今年在贵阳市顺海国有林场、登高云山森林公园、孟关国有林场3大基地种植的红托竹荪亩产鲜品可达1000斤,亩产值达4.5万元,预计全年实现收益2.25亿元。”算起丰收账,贵州美味鲜竹荪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桐杰乐不可支。

然而,该公司最初的科技创新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盲目扩大规模,加上技术不够成熟,2018年,该公司生产出来的150万棒菌种全部失败,导致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万元,不得已叫停生产。在业内专家指导下,该公司迅速找到病因,及时调整制种技术,避免损失扩大。

痛定思痛,惨痛的教训让该公司认识到自身科技支撑力的严重缺失,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核心竞争力,唯有主动走出去,同外界合作方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18年以来,该公司主动走出去,同省内外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展开技术方面的合作,迈向科研院所助阵的科技兴菌道路。

4年多来,该公司先后与省内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科学院、贵阳学院以及省外华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在红托竹荪育种、病虫害防治、贮运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其中,与贵州大学食用菌研究院开展优质高效环保菌棒的配方优化与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与华南农业大学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红托竹荪病虫害生物防治及促生长试验项目;与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开展红托竹荪主料繁育生产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

顺势而谋。通过合作,困扰该公司良久的土壤改良、配方优化、残留农药降解、病虫害防治等问题迎刃而解,该公司选育出“黔丰1号”和“黔优1号”也在贵阳的种植基地试种成功,大大增强了该公司做贵州食用菌龙头企业的底气和信心。

■ 科技赋能 探索全产业链发展路

配料、搅拌、灭菌、接种……在一系列机械化操作后,一个个菌棒在流水生产线上徐徐传送,这是贵州美味鲜竹荪产业有限公司菌种厂房内井井有条的场景。

穿梭在偌大的厂区,来到厂房的开放培养区域,黯淡的养菌室里整齐码放了一排排菌棒,鸡蛋般大小的竹荪蛋冒出头来,圆润醒目。“这是今年最后一发竹荪了。”该公司制种技术总监左建红介绍。

“经过技术攻关,我们的竹荪培养区从净化培养进化到开放培养,又进一步降低了竹荪制种的成本,科技创新支撑公司的竹荪产业发展壮大。”左建红自豪地说。

科技力量的加持,不仅让该公司红托竹荪产业越做越大,还让该公司将发展触角延伸至林下养蜂、林下种药、野生菌扩繁保育示范基地以及科研试验田等领域,形成多点开花的产业发展格局。

今年,该公司正尝试推进红托竹荪饮食文化、采摘体验和乡村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丰富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

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该公司还引领周边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带动农户参与林下经济发展。截至目前,该公司直接带动1483户贫困户5634人增收致富,人均增收2.5万元。

科技助力,企业腾飞。贵州美味鲜竹荪产业有限公司的红托竹荪产业蓄势起航。强大的科研团队,大笔的科研经费投入,让该公司在红托竹荪遗传育种、品种选育、产品保鲜、精深加工、质量控制、高产高效栽培、基地建设、品牌建设推广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结出累累硕果,公司研究转化开发能力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目前,该公司相继与省内贵州大学食用菌研究院、贵州科学院生物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学院,省外华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院校单位合作,研发出“织金竹荪大田木块栽培”“织金竹荪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织金竹荪林下仿野生栽培”“织金竹荪工厂化层架立体栽培”“织金竹荪黄水病防控”等五项成熟的核心技术,其中三项已获国家专利。

科技赋能下,一则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传来:目前,该公司5000亩竹荪迎来丰收,相继进入采摘期,预计可实现产值2.5亿元。

林下种植竹荪,盘活了林下资源,拓宽了增收渠道。贵州美味鲜竹荪产业有限公司林下红托竹荪种植示范基地的成功,为贵阳市林下红托竹荪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示范,贵阳发展林下产业大有可为。

■ 创新模式 业态“朋友圈”不断扩大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行走林间,脚下铺满松针的土地窸窣作响,微甜的竹荪清香伴随新鲜空气沁人心脾,手上的雪白竹荪相继入篮,贵阳市民王琪鑫化身“菇农”穿行于贵阳市花溪区孟关林场竹荪种植基地中。

“听说过采草莓摘葡萄,在贵阳采摘织金竹荪却是头回听说,边采边了解竹荪生长过程,体验了一回‘菇农’的田园惬意。”满满一篮的新鲜竹荪仍让王琪鑫意犹未尽,直言下次要带家人朋友来体验。

日前,像王琪鑫这样偷得浮生半日闲,专程开车到贵州美味鲜竹荪产业有限公司红托竹荪种植示范基地体验采摘游的市民不在少数。新奇的采摘体验让竹荪采摘游刷屏贵阳市民的朋友圈和抖音网红打卡点。

竹荪采摘游是贵州美味鲜竹荪产业有限公司扩容红托竹荪产业链的大胆尝试。

作为贵州特色珍稀食用菌的代表,红托竹荪营养价值高,但模式单一、附加值低制约了产业发展。如何提高竹荪的曝光率,让更多的人了解竹荪,倒逼公司在完善延长竹荪产业链上下文章。

亲近自然、空气清新,在依托竹荪种植基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该公司创新推出亲子采摘体验游,并计划成立竹荪研学基地,以采摘体验向市民普及竹荪生长知识。

凉拌竹荪帽、酸辣竹皮蛋、鲜竹荪烩腊肉、酿竹荪、龙井竹荪汤……扫码进入该公司精心制作的竹荪食谱,色香味俱全,一道道竹荪特色菜令人啧啧叹奇。

“炖汤是人们对竹荪的固有印象,但竹荪的做法多种多样,并非只有这一种。近两年来,公司同餐饮行业合作尝试开发了很多新菜式,受到不少顾客青睐。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基地,开一个竹荪主题餐厅,让游客饱了眼福享口福。”陈桐杰说。

--> 2022-10-18 贵州美味鲜竹荪产业公司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5228.html 1 科技助力“织荪筑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