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百里杜鹃 旅游“四张牌” 张张都出彩

■ 汪瑞梁

一山一水皆佳境,一村一寨好风光。

如今的百里杜鹃管理区,景区景点鳞次栉比,旅游公路纵横交错,美丽乡村如诗如画,四季游客纷至沓来,群众生活幸福美满。青山绿水间,一幅幅百姓富、生态美、人气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徐徐展开。

清风拂山水,长奏幸福歌。五年来,以旅而立、因旅而兴的百里杜鹃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在旅游产业化的“主干道”上不断跑出“加速度”。

■ 打好“基建牌” 旧貌换新颜

假日不“打烊”,项目施工忙。国庆节期间,百里杜鹃恒邦天府文旅康养温泉度假小镇项目正如火如荼展开建设。“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相关事项进行教育培训,确保施工环境安全,工程有序推进。”项目工程部负责人晏军说。

该项目规划面积约2800亩,总投资96亿元,包含温泉酒店、康养度假区、植物景观园、狮子山公园、影视基地等,是百里杜鹃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升级的重点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成为集休闲度假、生态康养、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好去处。

发展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近年来,百里杜鹃不断加大基建投入力度,抓好景区景点、旅游公路、民宿酒店建设,旅游服务水平大为提升。

如今,从普底乡到金坡乡,宽阔的旅游公路把两个杜鹃花主景区紧紧相连,不但让旅游发展迈上“快车道”,更是极大方便了沿途群众的出行。

全长21.59千米的普金旅游公路是百里杜鹃推动旅游提质升级的重点项目,总投资7.55亿元,按国家二级公路标准建设,配套有人行步道、骑行道、观景台、驿站等。

“旅游公路的建设,将百里杜鹃美景与田园风光串珠成线,对完善百里杜鹃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景区及沿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百里杜鹃管理区旅游局局长黄飞说,该景区现已建成旅游主干道100多公里、慢游步道12.62公里、闭合观光车道16.48公里,形成了“旅游途精美畅达、县乡道相互交织、村组路纵横阡陌”的交通格局。

花丛游客悠然漫步,云阶书屋座无虚席……今年夏天,全新改造后的彝山花谷景区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不少人前来休闲度假。

经过提档升级,该景区新增了云阶书屋、帐篷酒店、儿童游乐场、镜花园等设施景点,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业态和游客体验感。“这里的基础设施搞得好,我们开车、步行都很方便,大人小孩都有玩的地方。”前来当地避暑旅游的四川游客刘女士对景区建设赞不绝口。

“家乡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在黄泥乡朝门村,村民黄世伟看着家门口碧波荡漾的梦溪湖,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个湖的改造项目,砌石头、铺步道我都一直参与,赚了两万多元。”

作为百里杜鹃乡村旅游重点村,朝门村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抓手,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下功夫,修建了乡村旅游公路,打造了鱼稻共生梯田景观、民宿、农家乐,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令人向往。

砥砺奋进谱新篇,“花都”旧貌换新颜。如今的百里杜鹃,除了“世界天然大花园”,更有温泉度假区、生态体育公园、露营基地等众多星罗棋布的休闲旅游好去处,并打造了省级乡村旅游重点乡4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9个,建成甲级乡村旅游村寨4个,新增1个国家4A级、5个国家3A级景区。交通、住宿、餐饮等设施日益改善,一年四季吸引不少游客前往。

■ 打好“生态牌” 山水放光彩

山清水秀、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是百里杜鹃主打旅游产业化的“王牌”。

年过五旬的林锡斌是百里杜鹃森林防火队员,迄今已巡林护林11年。他和队友们日复一日守护着百里杜鹃国家级森林公园,也就是被称为“世界天然大花园”的百里杜鹃花林,“我们接力守护,把生态保护好,大家发展旅游增收致富才有奔头。”

山坡上,连绵百里的杜鹃花林苍茫起伏,春来花朵绚烂多姿,其他季节绿意盎然。林锡斌说,这片林子不但是举世闻名的好风景,更是当地群众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生态屏障”。每年旅游旺季,他们都要夜以继日值班巡林,向群众和游客不厌其烦做好森林防火宣传,就是为了守护好百里杜鹃的名片和“饭碗”。

盛夏时节,纵然烈日炎炎,金坡乡锦星村的林子里也是凉风习习,令人神清气爽。那一棵棵参天大树,锦星村老支书杨少荣守护了30多年。

在百里杜鹃管理区,杨少荣是生态建设的“先锋老将”。自1988年担任村干部以来,他带领村民按照“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年复一年植树造林,让曾经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的锦星村森林覆盖率达到91.37%。作为村级林长,他曾获“全国退耕还林优秀农户”“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绿化奖章”等荣誉。“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我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杨少荣说。

一个编织袋、一把火钳、一件橘黄马甲,是戛木管理区凉井村村民刘学贵的“护河装备”。作为村里的护河员,每天巡河时发现河道垃圾、漂浮物他都及时打捞清理,“让河水干净清亮,为建设美好家园尽一份力,是我的责任。”

守山山常绿,护河水长清。百里杜鹃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将生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压紧压实林长制、河长制责任,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提质增效。

生态建设成效显,旅游发展得实惠。森林覆盖率达70%的百里杜鹃,空气优良率10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平均高达1.6万个,成了吸引游客的一大“法宝”。“气候超级凉爽,真是夏无酷暑,来这里避暑完全是正确的选择。”今年夏天,来自成都的游客任女士如此评价百里杜鹃。

因为良好的生态气候,近年来前往百里杜鹃避暑旅居的游客越来越多。今年以来,川渝游客在百里杜鹃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900余件,购房避暑人数持续攀升。“为了避暑,我在这里买了住房。”游客李女士6月中旬从四川自贡来这里,一直住到8月底才离开。

群山环抱的普底乡永兴村,今年夏天也成了川、渝、湘等地游客的避暑胜地,村里300多间民宿全部住满。“良好的生态环境、清新的空气造就的‘19℃之夏’,让我们村吸引了大量游客,村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永兴村党支部书记黄鹏说。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百里杜鹃完成国储林一期项目造林12279.7亩,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人工造林1.4万亩、封山育林3.9万亩,不断厚植旅游发展的生态底色。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 打好“农旅牌” 村寨迎客来

今年,百里杜鹃沙厂乡白果村建成了“固园”农旅康养基地。自端午节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带动周边群众销售中药材近30万元。村里11家农户主动将自建房改装为民宿,30余名村民自发学习推拿、按摩、药膳等传统中医养生技艺,24户人家种植中药材增收。

走进村里,郁郁葱葱的树林下坐落着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木草屋,里面不时飘出中药香味以及游客的谈笑声,周边是生机盎然的中药材种植园。“这些设施是村干部和群众投工投劳共同建成的,很多游客来了都赞不绝口。”白果村党支部书记晏大海说。

沙厂乡党委政府认真谋划,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自己动手修亭子、建草堂、铺步道,把一处农家老屋改造成了“养元”康养中心,成为“固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设有足浴室、中药房、问诊室,邀请四川泸州中医药名家李沛金坐诊,为周边群众及游客诊断疑难杂症、指导养生之道,引得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我们玩遍了很多景区,就一直在找这么一个能让人感到安静、身心愉悦的地方。”通过抖音看到这里后,重庆游客董女士和丈夫于今年8月驱车上千里来到白果村,一住就是十天。

下好农旅融合“产业棋”,群众增收致富路不断拓宽。在沙厂乡兴隆村,村民一年四季轮种蔬菜,村里常有优质蔬菜出售,深受市场青睐。“除了向百里杜鹃以外的地方出售,我们还供应周边餐馆、酒店。游客的到来让他们生意火爆,我们的蔬菜生意也跟着火爆。”驻村第一书记陈忠贤说,蔬菜产业每年带动该村群众30余人务工,人均增收7000元以上。

巍巍青山下,潺潺清溪畔,一栋栋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进村入户,一面面酒旗在风中翩翩起舞。行走在黄泥乡龙塘村,随处可感受到“水村山郭酒旗风”的诗韵,金秋暖阳里一阵阵微风更是让人平添几分醉意。

作为乌蒙深处的“百年酒乡”,龙塘村现有酿酒户147家,“龙塘古酒”每年销量达50万斤以上,销售单价在12元至88元不等。依托“龙塘古酒”作为主导产业,龙塘村近年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临水民宿、玫瑰花海等项目,通过古酒品鉴、蔬果采摘、现取蜂蜜、手工制茶、休闲垂钓等农旅体验活动吸引了四川、重庆、贵阳等地游客纷至沓来。

“以前我在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做些小生意,后来看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就萌生了返乡创业念头。”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村民李大勇一边酿酒,一边利用自家住房办民宿,实现了“双丰收”。

农业服务旅游,旅游反哺农业。百里杜鹃按照农旅产业“强村富民”的思路,通过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发展生态茶园2.87万亩、蔬菜3.46万亩、中药材1.3万亩,打造花田酒肆、彝山花谷2个农旅融合产业景区。推出原生态茶叶、香菇、土蜂蜜、水花酒、龙塘古酒等系列农特产品16类120个品种,在服务游客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8584元增加到2021年的12668元。

■ 打好“文化牌” 好花四季开

今年7月22日,百里杜鹃第十五届彝族火把节举办,城区一时万人空巷。围着熊熊篝火,身着节日盛装的彝族同胞携手八方来客载歌载舞,在19℃的夏天尽情享受“东方狂欢夜”。

当地干部群众和前来避暑旅居的游客一起组队,参加“乌蒙欢歌”广场舞大赛,尽情演绎多彩民族风。彝家儿女们举行火把节取火、祭火、玩火、送火等仪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当地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

“这里火把节非常隆重,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彝族传统文化,万人狂欢的场景真是令人大开眼界。我很喜欢这个氛围,下一年的火把节还来。”当篝火散去,来自四川乐山的游客郑女士依旧兴致不减。

一年四季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百里杜鹃旅游人气越来越旺。据了解,今年仅火把节活动的几天时间,该景区就接待游客11.07万人次。期间,百纳乡百纳村忆家民宿酒店定时举办长桌宴,精致的菜肴、优质的服务让游客流连忘返。“一家人忙不过来,就请邻居来帮忙。”酒店负责人郭庆梅说,他们家上半年通过经营民宿、餐饮就有15万元的收入。

火把节之后不到一个月,百里杜鹃随即举行2022年仡佬族“吃新节”活动。很多游客涌向普底乡红丰村仡佬大寨,身着节日盛装的仡佬族同胞带着来宾们一起到附近田间地头“采新”,让他们体验农耕文化,感受春华秋实的喜悦。

“这里的少数民族同胞们很热情,我每年夏天来避暑都会参加活动。体验贵州多彩的民族风情,让我们的避暑生活更加精彩。”重庆游客李女士说。

“少数民族占我们乡总人口的84.7%,依托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文化组织开展系列文艺活动,让很多游客爱上美丽乡村。”普底乡党委书记陈百文介绍,该乡打造了以苗族文化为代表的“跳花坡”景区、以彝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沙嘎寨”、以知青文化为代表的“知青苑”、以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为代表的“万卷天书”等景点,每年举办祭花神、夜游花海、汉服实景大秀、美食节、花海乡村游等系列活动,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到来。

通过旅游弘扬文化,依托文化为旅游“铸魂”。除了开展民族文化活动,百里杜鹃每年还举办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越野跑挑战赛、贵州省速度轮滑公开赛、“5·6”民族跑、“健康100”徒步大会等山地户外精品IP赛事,吸引10万余人次参加,拉动景区游客量增长100万余人(次)。

通过举行各种文体活动,百里杜鹃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大为提升。如今的百里杜鹃,春赏花,夏避暑,秋休闲,冬康养,已形成“四季游”“全域游”的旅游产业化大格局,成功跻身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亿元,大多数群众直接或间接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 2022-10-18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5218.html 1 百里杜鹃 旅游“四张牌” 张张都出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