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勇勇 胡梦花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城区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素质提升、龙头引领、强基固本、聚才汇智、基层善治”五项工程,统筹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把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10年来,水城区日新月异、蓬勃向上,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基层党组织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员信念在思想熔炉中愈发坚定,群众生活在经济向好中蒸蒸日上,社会大局在民主法治中和谐稳定,城乡颜值在青山绿水中美不胜收,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巨轮在这片养业宝地、养生胜地、养民乐地、养才高地、养心净地扬帆远航。
■ 打赢脱贫战 续写振兴篇
水城区野钟苗族彝族布依族乡野钟村村民徐天勇曾经是贫困户,如今早已脱贫过上了好日子。“这一切都得益于一颗刺梨。”他说,“想都不敢想,这刺梨不仅保护了青山绿水,每年还能给我家带来近5万元的收入。”
2014年的野钟村贫困发生率接近30%,急需寻找一种合适的产业来带动脱贫。经过多方求证和比较,水城区将刺梨产业作为带动群众脱贫的龙头产业来抓,广泛发动群众加入种植行列。
在刺梨产业发展初期,群众没有信心,很多人都抱着观望的态度,徐天勇也是如此。
为推动刺梨产业快速发展,野钟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党委和政府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让群众紧密团结在党支部周围。
人心不齐,村委会站出;土地整合受阻,村党支部分头动员;种植难以推进,党员扛起大梁……在党员干部动员下,徐天勇思想发生了极大转变,一下将家里的20亩土地全部种上刺梨,成为该乡首批种植刺梨的农户之一。
野钟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各村党支部每名党员学习种植技术率先示范,再按照每名党员联系10户农户、分片指导的模式组织农户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比较、相互借鉴,从刺梨“出生”到“出嫁”全部包干。肯学肯干的徐天勇,几年间就从刺梨种植“门外汉”成为当地有名的“土专家”,他家种出的刺梨,一下成为抢手货。
依靠组织,野钟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先后成立5个村合作社动员农户发展刺梨产业。通过10多年的发展,该乡共种植刺梨2万余亩,徐天勇家20亩刺梨也有10亩进入盛果期,靠着这10亩刺梨,他家率先在村里摘掉贫困户的“帽子”,2020年收入4万元,2021年收入5万元。这些年来,徐天勇家里不仅购买了家电,还购买了两辆轿车,未来还计划在城里购买新房。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城区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充分发挥组织优势、集聚组织力量,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重大任务、重大事件、重大考验面前和关键时刻,始终冲锋在前、勇挑重担。
10年来,水城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上下同心、尽锐出战,2万余名党员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攻克一个又一个贫困堡垒,如期与全国一道全面实现小康。
10年来,水城区采取“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组织模式,建立猕猴桃、茶叶、杨梅、蔬菜等产业支部和专业合作社支部66个,覆盖28个乡镇60个村(社区),带动14391户55786人致富,构建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的“支部+党员+群众”的致富联合体。
10年来,水城区先后建立发耳镇双井片区联村党委、玉舍镇转山核桃产业联村党委、云贵可渡河联村党委等9个联村党委,积极探索产业与支部共建双赢的长效机制,引领米箩、阿戛、野钟等10个乡(镇)、32个村(社区)、4个非公企业、19个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产业,带领30689户农户走出了一条“产业支部领航、经济实体运作、党员群众参与、户户齐奔小康”的增收之路。
站在新的起点上,水城区出台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系列政策文件,持续选派355名驻村干部,创造性提出建设“产业型、工矿型、文旅型、生态型、康养型”的“五型村居”,今年上半年,该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000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91元,强村富民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 围绕高质量 纵深促发展
“党建工作是企业的根,是企业的魂,是一切业务发展的动力之源。”日前,水城经开区辖内的贵州六盘水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田海军这样说。
实践也同样证明,把党的建设与深化企业改革统一起来,把开展党的工作与推进公司发展统一起来的企业,往往赢得了市场竞争的巨大优势。
听党话、跟党走是双元铝业的一个巨大优势。通过国企党建引领,双元铝业引进多家下游企业,让过去因单一的电解铝而面临停产、破产窘境的企业起死回生,一个单一的电解铝厂变成了一个铝及铝加工园。
原来,水城经开区铝产业联合党委结合“凉都先锋”创建活动,在铝产业企业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争创“政治忠诚”“党建联建”“安全发展”“引领发展”“科技创新”五个先锋,推动水城铝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打破传统党组织设置模式,按照“行业相关、地域相连”的原则,由园区5家铝产业企业的5个党支部共同组成水城经开区铝产业联合党委,建立了国企负责同志担任党委书记,非公企业党支部党员干部进班子,非公企业党员任委员的党组织构架,实行“交叉任职”,进一步强化了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按照“定人员、定范围、定工作、定责任”要求,对责任区的生产等进行有针对性地管理,并对各项工作进行督查督导;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技能上、业绩上、作风上、贡献上争先锋;利用集聚效应,与中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校)党组织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铝产业联合党委建立技术攻关党员先锋队,推动工艺技术研究和生产推广,为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技术保障。
随着“党建联建”互促共建模式的深入推行,水城经开区的企业开始“变身”,已初步形成了铝及铝加工、新材料、智能终端电子及煤电化、制鞋产业等五大产业板块,构建了“一区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铝产业实现产值从2016年的3.8亿元到2020年的60.4亿元的新突破,2021年产值突破90亿元。
龙头企业坐镇,带动了下游产业集聚发展,撑起水城经开区“半边天”,这质的飞跃离不开党建“引力波”。透过企业发展实质发现,“强党建+”在于抓紧抓实,在于一点一滴地探索实践,在于注重党建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
在水城区决策者看来,党建好比一个人的血液、细胞,把党的建设引入到企业各项工作中,使它渗透到身体的各个方面、各个地方。企业抓到了“根”和“魂”,抓到了点子上,才能为做强做优做大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城区按照“哪里有党员、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党的旗帜”要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一起抓,全区已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023个,其中基层党委72个、党总支71个、党支部880个,成立两新工委、道路货运行业党委等行业领域党组织,两新组织“两个覆盖”实现动态清零,全区基层党组织实现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各领域的有形、有效覆盖。
10年来,水城区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进“两优一先”“凉都先锋”创建和基层党建示范带建设,获评“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该区4个党支部被命名为“省级‘五好’基层党组织”、28个基层党组织被表彰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7个党支部被命名为“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各领域创建六盘水市基层党建示范点19个,培育打造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基层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 实现乡风美 促进民心聚
来自野钟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归贵坪村的学生王秀钱,在2022年高考中,以655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王秀钱陆续收到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资助和奖励。
然而,王秀钱却作了一个决定:留足个人基本生活费,将剩余的33.7万元捐给母校六盘水市第八中学和六盘水市第十九中学,用于奖励家庭困难、成绩优异的学弟学妹。
事实上,王秀钱家并不富裕,父母因为没有文化,一直在家务农抚养3个孩子,家里的土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种上刺梨后,生活虽有改善,但也没有余钱。
王秀钱的捐款善举,一方面得益于“善性”教育思想的浸润。在六盘水市第十九中学“党建服务团队、团队凝聚‘学管会’”的工作理念指导下,他围绕学校“立新念、行善教、感党恩”的党建德育主题,不断践行“博学、笃行、仁爱、至善”的校训,王秀钱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另一方面,得益于良好的家风。读书以来,父母虽不能时刻陪伴王秀钱,但一直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为姐弟三人塑造了优良家风,传递了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尽管辛苦,父母总是咬牙坚持着,时常告诉他们:“在国家的帮助下,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已经度过了,要学会放宽心态,学会知足常乐。美好的生活不能等、不能靠,要奋发向上、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无独有偶,水城区蟠龙镇院坝村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村”,过上好日子的院坝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该村设置了“学子榜”,引导村民向善向上、育人育己。今年,院坝村对村里34名新录取的大学生进行颁奖表彰,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治理愈加有效,乡风才能愈加文明,学风亦能优,人才更能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城区把党建与治理、管理与服务有机融合,全面夯实基层组织“主阵地”,深耕基层治理“责任田”,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打造集聚人气、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为乡村之美“养颜提气”,让水城乡村沃野旧貌换新颜,展现新气象。
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经过新时代这10年的奋斗,水城区群众实现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迫切、更为主动,也更有信心、更有条件。
10年来,水城区围绕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用足被中组部确定为“贵州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区”的机遇,创新“片管委”治理模式,用好“数字化”治理手段,拓宽“文明行”治理路径。
10年来,水城区始终坚持从小处着手,把“民”字写大,把“小”事做好,确保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组织的阵地就建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等建设,推动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如今,水城区2144个村民组划分成立647个“片管委”,同步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各乡镇试点建设了智能巡查、指挥调度、分析研判、协同联办“四位一体”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台,道德与法治教育纳入党员培训和群众日常教育内容,基层治理实现“管控”向“智控”转变,党群共创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7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3个,市级以上文明乡镇、文明村占比分别达到81%、73%。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水城区将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作为第一立场、第一原则、第一要求、第一检验,始终坚决捍卫核心地位、维护核心权威、紧跟核心奋斗,确保各项政策部署在水城持续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