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清镇

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开展汽车实训。 (资料图片)

骆家桥村蔬菜保供基地。 鲍凯 摄

清镇市红枫湖兴隆半岛一景。 代胜强 摄

富美乡村——清镇市骆家桥村。 薛永江 摄

■ 罗文福 胡俯茂 许发顺

有水的滋养,城市秀美灵动;有绿的点缀,街巷生机盎然。行走在绿波荡漾的红枫湖畔,一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画卷跃然眼前。

十年接续奋斗,硕果累累,为清镇市的经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经济实力实现“越阶而上”的历史性提升,生态环境实现“绿染山川”的历史性蝶变,群众生活实现“小康幸福”的历史性跨越,城乡面貌实现“旧貌换新颜”的历史性变迁,职教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历史性变革……

清镇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生”跟着“民声”走,千方百计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让群众的生活更有品质、更为舒心、更加美好。

做强产业 经济实力“越阶而上”

“现在我们每天生产近1400吨铝液,全部都由抬包车直接运出。”贵州华仁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冀平说,作为省内规模最大的电解铝生产企业,电解铝原液现在在园区就可“消化”完毕,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就地转化率。

近年来,清镇市把新型工业化摆在更加突出、更加紧迫、更加重要的位置,依托丰富的铝矿产资源,抢抓中铝“退城进园”项目进驻清镇的历史机遇,立足区位、资源、能源、交通及生产要素等优势,以清镇经开区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园区各类要素保障,不断加快项目招商及落地。并强化产业链思维,不断强链延链补链拓链,初步形成“铝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合金化——铝制品”产业链,推动铝基新材料产业提质增效发展,以生态循环铝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向千亿级迈进。2021年,清镇市工业总产值达375亿元,较2016年翻了一番。

清镇抓住“农业本体、农民主体、农村载体”三个关键,不断优化农业产业要素、产业结构、产业功能,全力推进经营格局从小农向现代规模递进、生产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产业功能从单一向多元发展、产业链条从生产销售向全产业链延伸,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的同步现代化。

由于商业基础配套不断完善、商业供给不断丰富、商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清镇市的商贸业迈上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贵阳杉杉奥特莱斯和贵阳清镇吾悦广场,已成为清镇市中高端消费的“双子星”;红枫顺达汽车城、济辉汽车城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奥迪、凯迪拉克等60多个品牌,入驻汽车经销商达300余家,市场指向贵阳贵安以及平坝、黔西等地,销售表现稳中向好,年度汽车及汽车配件销售额稳定在60亿元以上,占据了贵阳西部的汽贸高地;贵阳华丰国际食品城,因为规模的扩大以及更为便捷的交通环境,市场表现节节攀升,年销售额达70亿元。

地处贵阳贵安一体化发展核心区的清镇市物流新城,规划面积31.64平方公里,已从一片人烟稀少的地方变成欣欣向荣的产业新城,打造出现代物流、汽车贸易、工程机械贸易、智能家居、食品副食品贸易、生态文化旅游等产业集群。2020年产值超200亿元,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

强化治理

生态环境“绿染山川”

“凭借着好山好水这个招牌,每年夏天慕名来清镇游玩的省外游客络绎不绝。”贵州归元山居精品民宿酒店总经理沈良伟说,清镇让“凉资源”形成了“热”效应,带动当地民宿经济持续增长。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清镇市积极探索把生态好水变成经济发展“活水”的有效路径——

红枫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自然村寨全部搬迁、二级保护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面关停,134套沿湖村寨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用。贵阳贵安人民的“大水缸”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以上、取水口水质稳定在Ⅱ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不仅完成相关矿山的生态修复,并对历史遗留矿山、非法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治理,治理面积达2.3万亩。矿山恢复治理严重滞后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矿区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曾经废弃荒芜的矿山焕发出美丽的容颜。

结合产业布局实际,深入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数字赋能、绿色改造,加快发展绿色建材特色产业,建立形成集约节约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走上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实现铝产业的绿色循环,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

…………

清镇市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抓治理、强保护,及时整改销号各类生态环保问题,红枫湖饮用水源水质持续稳定,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位列贵阳市前茅。并在全国率先成立生态环保法庭,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一张张优异的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单,助力清镇市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双赢”之路。

夯实民生

群众生活小康幸福

“现在居住环境好了,社区服务也特别贴心,在这里生活真是幸福。”谈起家门口的变化,家住清镇市青龙山街道红旗路的王大爷高兴地说,家门口就建有学校、药店、市场等,随着小区居住条件的极大改善,在这里生活太方便了。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检验着民生改善的含金量。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清镇市聚焦群众关注度高的文化、医疗、教育等民生话题,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十三五”期间,全市民生支出累计达1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完成城乡统筹就业9.7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较2016年底增长1.5倍和1.6倍。

在教育建设与发展中,“百校攻坚”“百院建设”两大行动计划取得重大突破。贵州(清镇)职教城实现从规划建设到管理运营的转变;清镇一中新校区投入使用,博雅实验学校、北大培文、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民办教育资源相继落地,累计新增学位3.43万个;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建成投用,市中医院扩建;在全省率先开通疫苗冷链全程管理和疫苗数字化监控系统。

此外,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清镇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尽锐出战,精准攻坚、多方发力,对照我省扶贫政策体系,聚焦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四场硬仗”,紧盯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扎实开展“五个专项治理”,做到对象精准、工作精准、战法精准,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全市483户1966名贫困群众搬出大山融入城镇,17个贫困村相继出列,3500余户98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帮助长顺县摆所镇2600余户贫困对象如期脱贫。

亮点一

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内外兼修的能级跃升

“刚来清镇的时候,广大城所在地还是一片荒芜。现在,这里已成为清镇市人口密度很高的居民区。”清镇市广大城小区的居民董鑫,来自黑龙江,定居清镇已经10余年。由于广大城与贵阳市体育文化公园、贵阳杉杉奥特莱斯仅有一街之隔,可以说配套完善,生活便捷。

为了承载更多人口的安居乐业,清镇市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围绕生态城市、产业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的规划理念,城建“东扩”,拉近了与贵阳主城区的时空距离,并不断完善城市空间规划,打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三改”是提升老城区群众居住体验的重要手段,清镇市在“三改”上不遗余力:整合政府、居民和社会力量,强化协调联动,多途径筹集资金,尊重群众意愿,实施了人民医院宿舍、地勘小区、发改院落等老旧小区改造;坚持市场化运作,做好项目策划包装,严格控制容积率等指标,实施巢凤片区、职教城片区、河堤村片区等棚户区的项目改造;依法依规加大拆违控违力度,解决好民生需求,全面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实施了岭岗路、红旗东路、塔峰巷等背街小巷的改造。

立足新城建设和老城“三改”,清镇将打造出11个“15分钟生活圈”,扎实推进停车场和农贸市场建设,持续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构建用地集约、环境友好、活力多元的生活空间,让群众的生活品质更加美好。

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过去5年,清镇市中心城区建成面积增长1.5倍,城镇化率提高7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以生态循环铝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初具雏形,以商贸物流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加速成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获评“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等称号。

亮点二

打造贵州职业教育新高地——

从园到城的升级蝶变

“从贵阳职业教育园区到贵阳职业教育聚集区再到贵州(清镇)职教城,几经升级,清镇职教城现已进入高速发展期,并向着城、产、教、景深度融合建设发展。”谈到贵州(清镇)职教城的发展历程,清镇职教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熊希十分感慨。

在建设之初,清镇市抢抓全省职业教育大发展机遇,全力以赴引入职业院校落户清镇,规划建设了贵阳职业教育园区。随着院校的不断入驻,贵阳市于2011年将贵阳职业教育园区升格为贵阳职业教育聚集区。次年,贵州省将贵阳职业教育聚集区再次升格为贵州(清镇)职教城,并组建职教城建设领导小组。

自此,贵州(清镇)职教城进入高速发展期,其目标定位也更加清晰——“把清镇职教城建成教城互动、产教互动、职教改革、技能培训的引领区、创新区、示范区”。

职教城以河为界,东部为时光校区,西部为乡愁校区。总面积80平方公里,规划入驻职业院校20所。经过多年建设,职教城时光校区基本建成,乡愁校区初具规模。入驻的19所职业院校中已建成办学17所,在校师生15万余人,较2015年增长118%。

近年来,职教城相继实施并建成云站路、职教路、龙凤大道、滨河路等主次干道路近40公里,“四横四纵”交通路网基本形成;

并始终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相继建成1座时光校区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提升泵站和乡愁校区10座分散式污水处理厂。积极探索实施“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环卫保洁+园林绿化”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启动再生水回用项目,切实加强职教城生态环保建设;

相继建成时光校区实验一小、北大培文学校、机关幼儿园、清镇市第三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便民服务大厅及801、802路公交出行等基础配套项目,方便地方百姓、院校职工的读书、医疗及出行;

挂牌成立职教城两个街道办事处和两个派出所,构建“城——片区——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清镇职教城的建设凝聚了建设者们的智慧、汗水和心血。数据显示,职教城院校及配套基础设施累计投入约278.38亿元,其中,院校建设完成投资约105亿元,较2015年增长95%;建成和在建校舍面积340余万平方米,较2015年增长117%;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投入约173.38亿元,较2015增长130%。 

手记

融合发展融出美好未来

拔节生长的城市,留给人们美好的期待和想象。

清镇,产城双轮驱动快速发展,城市格局迸发出强大势能;“山水共融”的城市空间形态,奏响了人民幸福生活的和美乐章;用战略级空间承接战略级项目,以高质量规划承载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的民生项目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依靠”。

在“一百两千三区”建设的新机遇下,湖城清镇解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新模式,以昂扬姿态步入高质量发展时代。

--> 2022-10-16 清镇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4443.html 1 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