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省科协

精准滴灌构建科普大格局

学生参观航天科技展。

2022年8月15日,新蒲新区科技局在虾子镇幸福小区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同学们体验VR科普趣味课程。

■ 段超木

今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构建新时代科普生态”推动科研科普深度融合,形成科研科普“双向奔赴”的新局面。

今年以来,贵州省科协按照“强化政治引领,凝聚科技力量,担当科创重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聚焦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四服务”主责主业,围绕省科协“四五纲要”工作思路,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 以科学家精神 传承贵州“智慧”之光

“去科技馆逛逛”已是众多家长遛娃的选择。为了提供更佳的体验感,省科协不断加强科普阵地建设,着力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利用贵州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农村中学科技馆等科普阵地及载体开展科普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5年来,贵州科技馆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教育活动,接待观众150万余人次。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实现无实体科技馆的县(市、区)全覆盖,受益群众100万余人次。目前,贵州科技馆新馆建设立项,并已纳入2022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预备项目。

除不断强化科技馆等科普主阵地建设以外,省科协积极推动科普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提质增量、科普知识传递渠道途径畅通、科普活动载体丰富多样、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蓬勃开展。

今年7月,省科协积极争取,在省教育厅、贵阳市委、市政府、贵阳市警备区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飞天梦—王伟英雄班”项目得以在贵州落地,通过以航空航天科技知识、飞行员驾驶技术、军事体育、应急防护为教学蓝本,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提升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目前,该项目已在贵阳市的5所小学、3所初中和2所高中组建了全国首批“中国飞天梦—王伟英雄班”示范班。

8月,“贵州科普大讲堂——2022开学科普第一课”直播活动以线上加线下的方式在贵州师范学院开讲,在FAST全程亲历者、国家天文台彭勃研究员的讲述下,“国之重器”变得不再那么遥远,也为参与课程的贵州师范学院学生和全国青少年们心里种下了一颗“中国天文梦”的种子。

“FAST从最初的构想到今天的成果累累,历时28年,其中凝结着无数科学家和建设者的奋斗与青春。作为一名学生,我一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金沙县思源学校八五班吴宋峻楠听取科普讲座后有感而发。

“中国飞天梦—王伟英雄班”、“开学科普第一课”等创新全民科学素质教育新模式只是省科协不断探索以科学家精神点亮贵州科普智慧之光的一个缩影。

科普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只有攥紧五指、积聚力量,才能打出漂亮的“组合拳”。

今年以来,省科协选取了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华润国际小学、清华中学、金华镇翁井村、贵州吉利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明珠助老社和贵阳市公安局等单位,通过授牌、项目支持、建设微科普馆(科普图书室)、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科技辅导员队伍)、组织编撰科普丛书、开展培训等方式,分别打造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等五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示范点。

在仁怀市荣获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市命名的基础上,省科协积极组织开展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加强对贵阳市白云区等18个创建单位的业务指导,完成创建单位自查自评、市(州)审查、省级检查验收组实地验收等工作,充分展现贵州各地科普亮点和特色。目前验收结果已上报中国科协,最终由中国科协抽查认定后命名。

■ 服务下沉 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

“谢老又来给我们讲课了!”

“谢老,上次按照您说的方法进行果园的病虫害防治,成果率有了明显提高,这次也要辛苦您好好指导。”

…………

平日里在田间忙碌的镇宁自治县六马镇农户们,今天聚在广场坝子里,簇拥着来镇上进行农技普及推广的科协工作者队伍,而他们口中的“谢老”便是前来培训的专家之一,高级农艺师谢家祥。

谢家祥是一名迈向耄耋的老干部。本是安享晚年的年纪,但他却依然坚持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广大农民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不懂什么他就教什么。

退休近20年来,他每年坚持深入农村调研不少于4次,在镇宁自治县科协支持指导下,借用各种平台,借用各种机会每年培训农民10余次,辐射带动农户1000余人次。每去一个村培训,除普及推广蜂糖李、生姜、茶叶等及养殖业发展相关的实用技术外,还针对被培训的村适宜发展的产业,提出发展思路,再进一步加大普及推广实用技术。

“我是一名党员,更是一名科技工作者,让我所学的知识帮助更多的农户们致富,我倍感荣耀,倍感幸福”,谢家祥的这一番话道出了无数在基层科普战线上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的心声。

科普是惠及民生的工程,只有俯下身子、服务人民,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

深谙其道的省科协不断发挥优势,多举措推动基层科普服务下沉,以办好“五件实事”为总抓手,各领域专家赴基层开展产业规划、科技咨询、实用技术培训,受众近百万人次;努力拓展农村科普服务覆盖面,通过创建社区科普大院、农村科普小院等,开展贴近群众、贴近生产、贴近生活的科普宣传和科技服务;科普大篷车在88个县区开展各项活动1200次,行驶里程9万余公里,受益人数达140万人次……

去年以来,省科协实施“五万计划”,推动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开展“万人队伍大培训”,培训农村科普带头人1700余人,带动8万余人提升农村实用技术;开展“万位科星大表彰”,共表彰优秀集体50个、优秀个人100名;开展“万册丛书大编撰”,完成《观天洞地》《贵州旅游地学大观》科普丛书的编撰出版,同时与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共同举办的“贵州省首届科普小视频大赛”于7月正式启动,贵州科普创作开启了新的篇章;开展“万名专家讲科普”,持续推动科普中国科普信息员队伍建设,推进优质资源落地应用,全省信息员累计注册登记近45万人;实施“万项活动大开展”,牵头组织启动了贵州省首届科普短视频创作大赛、贵州省第四届青少年人工智能竞赛、贵州省第七届青少年3D创意设计大赛,配合相关单位开展贵州省第二届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等科普活动竞赛;开展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贵州省集中示范活动、省科技活动周,科技活动周“三下乡”(石阡县)等多项科普活动,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点燃了公众对科普的热情,着力打通科普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 “五智”行动 引领服务高质量发展

今年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二批认定命名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名单,贵州省赤水竹产业示范园位列其中。

这里的竹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2020年,赤水竹产业产值达62亿元,带动20万人人均增收3200元以上。然而几年前,赤水竹产业却面临着诸多瓶颈问题。当地经济发展困难,赤水市成为贵州省66个贫困县(市)之一。

为什么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在这其中,省科协紧紧围绕“四服务”职责定位,以“扶志扶智”为目标,以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科学素质为抓手的举措发挥了重要作用。

早在2014年9月,省科协便通过组织“院士专家援黔行动——遵义革命老区行”切实推动赤水竹产业发展。院士专家们深入赤水退耕造竹基地、竹林丰产培育基地、笋用林基地和主要竹产业企业调研,提出了加工升值、高产栽培、机械采运等一系列可行的建议和意见,让赤水竹产业获得了巨大的智力支撑。

赤水竹产业只是省科协发挥科协系统的组织优势、智力优势的一个缩影。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的根本便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省科协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提出开展“院智援黔行”“海智归黔行”“引智兴黔行”“老智助黔行”“提智富黔行”等“五智”行动,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智慧,奋力助推我省高质量发展。

5年来,省科协“院智援黔行动”,构建了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联系机制,向各地征集“院士专家援黔行动”需求30余项,根据需求清单,共组织邀请300余位院士专家开展黔东南行、贞丰行、赤水行、毕节行、遵义行等活动,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从技术体系、市场、产销对接等多方面进行“把脉问诊”。32位院士被省人民政府聘请为贵州高质量发展顾问。5年来,赴黔院士专家讲学、报告会达45场次,现场受众16000人次。

省科协“海智归黔行动”,举办“汇聚海归人才”专题调研座谈会,积极开展贵州首家省级海智基地试点工作,为在黔留学归国人员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

省科协“引智兴黔行动”,通过丰富各类人才服务举措,面向科技领域发出贵州爱才、敬才、惜才、用才的强烈信号。组织科技工作者参加贵州省“人才日”活动,通过开展“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建功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主题活动,致敬科技工作者。

省科协“老智助黔行动”,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余热,组织老科技工作者专家团队深入普安县、长顺县等一线乡镇、社区、学校、医院开展科技类政策宣讲和落实情况相关工作调研,并围绕全省重大产业发展,深入开展产业发展调研,形成了真实了解科技工作者状况、助力产业发展等具有较强参考性和建设性的调研报告。

■ 识人才育人才 点燃贵州创新引擎

贵州高质量发展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关键在人才。过去五年,全省共评选表彰贵州省“青年科技奖”9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60名、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65名。

坚守教学和科研一线30年、筑牢贵州农业农村现代化种业根基、贵州大学教授、贵州省蔬菜专班副班长、老百姓心中的“蔬菜女神”张万萍;成功攻克技术瓶颈,打破国外高可靠熔断器垄断,实现了我国熔断器从“零”到“宇航级”跨越的中国振华集团云科电子有限公司车间主任杨舰;填补我省目前高层次专业化学药物研发技术平台空缺,20年如一日耕耘不辍的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药物化学学科带头人汤磊;为端牢“中国饭碗”不断努力、来自贵州省农科院水稻所的“普通的水稻科技工作者”李敏;支撑贵州中药民族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推进药食两用资源应用与开发研究、来自贵州中医药大学的俸婷婷……

正是这一位位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们怀揣着同一颗为科研无私奉献的“赤子之心”,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不竭的创新动力,而他们心中不灭的“创新之火”充斥着对科研的热爱,还有着脚下这片土地对他们的竭力支持。

生逢其时,身在贵州,做新时代的新贵州科研人是最大的荣幸。这正是黔地科技工作者内心真实写照。

多年来,省科协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任务,更加注重培养、举荐、吸引各类科技人才,持续优化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支持和鼓励学会聚焦学科建设、科技发展前沿开展高端、综合交叉学术交流活动,围绕我省“三大战略行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研究、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十大工业产业和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等热点难题问题,组织开展高端学术论坛和学术沙龙,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重点资助“第二届国际害虫综合治理学术研讨会”“贵州省食药用菌产业高峰论坛”等近200项活动,对我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省科协还通过丰富各类人才服务举措,面向科技领域发出贵州爱才、敬才、惜才、用才的强烈信号。组织科技工作者参加贵州省“人才日”活动,通过开展“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建功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主题活动,致敬科技工作者。切实为贵州迈进下一个“黄金十年”凝聚了科技人才力量。

(本版图片由贵州省科协提供)

--> 2022-10-16 省科协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4415.html 1 精准滴灌构建科普大格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