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瀑乡胜地水奔腾

黄果树石头寨。 毛莉业 摄

平坝石朱桥水库。 庞云 摄

平坝音关桥泵站取水点。 (安顺市水务局供图)

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枢纽区。 李光 摄

安顺市鲍家堡古碾房。 杨良强 摄

安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杨良强 摄

■ 蒙海 班世富

走进黔中腹地安顺,漫步在景观廊道贯城河,坐在虹山湖“会客厅”,来一次在娄湖边上的身体锻炼,全面体会这座城市“因水而美”的发展历程。从河美湖美到生态美,从一座座水库动工至蓄水投用再到流入千万家,从一座座荒山变金山银山,从肩挑马驮取水到自来水进村,谱写了一曲曲“治水兴利、人水共生”美丽篇章。

安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忠诚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快水网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整治水生态环境等,安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水功能效益日益凸显,工程性缺水问题有力缓解,安顺水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 补齐工程性缺水短板 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9月,走进平坝区十字乡,沿着水渠,一路浓荫下是充满生机的稻田,临近,看见一个平坦的湖面,水际宽阔无边,水面波光粼粼,这便是石朱桥水库。

“有了这个大水库,我们再也不怕天干和洪灾了。”十字乡居民焦阳鸿看着眼前的石朱桥水库,十分高兴。

总库容1264万立方米的石朱桥水库,属于中型骨干水源工程,是以城镇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及农村人畜饮水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于2012年11月开工建设,2015年12月成功蓄水运行。工程的建成,成功解决了平坝中心城区新增7万人和夏云、天龙及十字乡片区内2.63万农村人口的城镇、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问题,同时保证了水库下游万亩农田灌溉用水。

地处麻山腹地的紫云自治县,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让这里成为缺水严重的地区,高山林间,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较为困难,缺乏控制性骨干水利枢纽工程,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2021年2月27日,位于紫云板当镇的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顺利下闸蓄水,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该工程建成后,可解决紫云自治县城和周边8个乡镇12.3万人、2.35万头牲畜的饮水需求,实现城乡生活供水量2929万立方米,工业供水量4377万立方米,灌溉供水量2281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7.41万亩。将有力保障紫云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速发展用水需求,有效提升紫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工农业、服务业用电保障能力,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市聚焦工程性缺水问题,努力补齐工程短板,累计投入资金231.74亿元,修建了一大批骨干水源工程,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石朱桥水库、新场河水库、纳井田水库等15座大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建成蓄水、发挥工程效益,年新增可供水量1.71亿立方米。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供水水源”目标。

目前,安顺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81座,具备供水能力水库167座,全市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9亿立方米以上。

饮水安全是最大民生保障。工程建成后,必须发挥供水效益。

2020年,紫云自治县三岔河水厂建成使用,通过管网,正式向五峰街道办中心村、板香村8个组651户供水,彻底解决了两个村季节性缺水和水质不稳定的问题。

五峰街道中心村的70岁村民李恒英回忆过去找水挑水的日子,唏嘘不已,“天干时节,很多水源都干了,全家男女老少齐出动,天不亮就要漫山遍野找水,生怕晚了被人舀了。现在好了,自来水24小时进家,太方便了。”

“通水那天,我第一次在家里痛痛快快洗了个热水澡。”几十年挑水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李恒英将扁担、水桶等挑水工具放回了山上的老房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列入政府“十件实事”予以推动,搭建起了市农村供水保障服务平台,设置了33332345热线电话,全力确保人民群众喝上稳定水、安全水、放心水。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310处,供水覆盖总人口251.8万余人,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以上,农村饮用水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达到97.8%。

■ 坚持生态优先发展 水生态文明建设有声有色

城关河是普定县城区的母亲河,后来随着社会发展,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都排入城关河,一度导致河里淤泥堆积、臭气熏天。

“通过河湖长制工作的开展,水变清了,小桥流水美得很。”普定民间河湖义务监督员李万华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河湖长”治起来。安顺市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构建了市、县(区)、乡和村四级河湖长体系,设立河湖长1662名,其中市级河湖长33名,县级河湖长183名,乡级河湖长485名,村级河湖长961名,落实河流湖库保洁员,聘请民间河湖义务监督员,将日常巡查、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等纳入一体化管理。积极探索实施“河湖长+检察长”的“两长”巡河机制,推行“河湖长制+精准扶贫”治水思路,打造休闲观光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大力推动生态渔业,严厉打击和制止各类涉河违法行为,引导社会参与美丽河湖共建,着力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新格局。

水生态环境整治取得实效。累计完成13个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获批全国第二批黑臭水体示范城市;市域长江、珠江两大流域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水十条”11个地表水水质考核断面全部达到考核要求,优良比例达100%;全市33条市级河湖长制管理河流54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46个建制镇、18个建制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县城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96.7%,建成邢江河、黄果树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和虹山湖省级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

漫步在安顺娄湖生态湿地公园的环湖步道上,垂柳依依,碧波荡漾,让人赏心悦目。

过去,由于没有雨污水收集排放系统,周边污水基本为自然排放并流进湖内,时间一长,脏和臭使得周边居民苦不堪言。通过实施娄湖生态整治,应用海绵城市实施方式为建设手法的娄湖生态湿地公园,已是一个集旅游观光、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公园。

不仅如此,安顺市还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理念,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到节约水资源、发展水经济、维护水生态、保护水环境、保障水安全的行动中来,为构建生态宜居、人水和谐的美丽安顺夯实了基础。该市还是全省第二批成功创建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城市,安顺市职业技术学院“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效果显著,每年为学院节水约20万立方米,节约水费240余万元,先后被评为省级节水型高校和国家级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成为加强节水型载体培育建设的生动实践。

目前,安顺市累计建成市级节水型载体501个,省级节水型载体126个,建成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和水效领跑单位4家,建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5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完成率83%,在全省名列第一。

在水土保持工作上加强治理与创新并举,安顺市着力践行“生态”与“扶贫”相结合,实施“石漠化+”,在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春种一座山,秋收一小篮;种粮到天边,喝水要看天。”普定县定南街道陈家寨村梭筛组,过去石漠化率高达95%,一度被定性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一首打油诗反映出当时的状况。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帮扶下,梭筛组村民大力发展梭筛桃种植,经过近十年的治理和发展,梭筛人硬生生地让光秃秃的石头山长出绿树,让荒山“披绿”,桃树种植面积从2012年的不足2000亩发展到现在的上万亩,成了远近闻名的“桃花岛”。

人与青山两不负。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市先后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等水土保持工程39个,其中,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23个,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61.1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 水利改革先行先试 改革成果惠及群众

改革谋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市先行先试,创新推动水利改革,改革成果不断惠及人民群众,改革发展取得实质成效。

2019年6月13日,关岭自治县鸡窝田渠道管理所与贵州港安水泥有限公司签订取水权交易协议,首次交易水量49.18万立方米,交易价格0.28元/立方米,交易期限1年。此次交易流程通过中国水权交易所平台完成,也是贵州省在国家级水权交易平台成交的首单水权交易。

关岭自治县鸡窝田渠道管理所与贵州港安水泥有限公司取水权交易的实施,是安顺市按照“先行先试”基调,于2018年起在关岭自治县开展水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是安顺利用市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盘活了县域取用水存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了灌区良性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为全省其它地区推进水权改革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安顺市还抓实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14年,安顺市启动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以“明晰产权”为核心,赋权释能,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全市纳入改革工程共计14428处,全市8个县区全部完成改革任务,落实管护主体、压实管护责任和保障管护经费,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发挥效益。

2017年4月,水利部在安顺市召开全国深化水利改革工作座谈会,对安顺水利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充分肯定,并荣获全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

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安顺市以水价改革为牵引、以工程节水为主线、以水权改革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及“三项补贴”落实为辅助的农业节水和高效用水模式,不断统筹推进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截至2021年底,累计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93.27万亩,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71%。

全面推动省部共建精准扶贫示范区建设,安顺市创新推动水利精准扶贫示范区建设作为贵州省唯一上榜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50个典型案例,并被“水利部权威发布”等平台播报。

在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方面,安顺着力打造水利政务服务新样板,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全程网办”“一网通办”“一窗办理”,压缩办理时限70%以上。全市603个取水许可证实现电子证照数据共享,“获得用水”服务实现零材料报装,实现申请报装等多项涉水业务线下一窗受理和网上办理,让企业少跑路,甚至足不出户就能申请用水报装,已为180家企业用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用水报装服务。落实“欠费不停供”政策,针对用水缴费困难企业,由企业向供水企业提交申请,即可享受6个月费用缓缴期,且在缓缴期间免收欠费滞纳金。截至目前,全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缴水费金额达59.41万元,减免欠费违约金0.87万元。

十年逐梦前行、十年砥砺奋进。安顺市水利事业实现快速发展,科学治水方略不断完善,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快转变,水利改革不断发展,水生态文明凸显,民生水利惠及广大群众,为安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 2022-10-1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4409.html 1 瀑乡胜地水奔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