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贵州水职院

德技并重育新人

学院学生上课现场。 (贵州水职院供图)

贵州水职院学生在新能源充电桩实训。 秦刚 摄

学院校园一角。 杨良强 摄

贵州水职院航拍图。 雷健 摄

贵州水职院参加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程测量赛项获奖。 (贵州水职院供图)

■ 白雪 蔡梅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豪情满怀、勇毅前行,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实现历史性巨变,谱写了精彩华章。

■ 坚持党建引领 内外治理服务齐发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施“党建引领”“立德树人”“强基固本”三大计划,形成“12345”党建工作体系,将党的建设与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共同营造学院积极、稳定、和谐的氛围。

学院建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思政类活动”三位一体格局,充分利用VR的形象化、沉浸式体验的特点,将教学大纲与贵州红色教育资源充分结合,打造VR智慧思政课堂。还以思想引领作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之根本,成立润泽辅导员工作室,不断提升辅导员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创立了“一总支一品牌”,有效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及创新性,不断激发工作活力。推动线上线下多平台协同联动,建成网、微、播、号等为一体的全媒体党建宣传矩阵。

学院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三大举措,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模式,全方位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聚焦制度建设。深化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完善学院《章程》,编制《学院战略发展规划(2021-2025)》,推动学院制度“废改立”工作,重构管理制度300余项,优化学院内部各类办事流程20余项。

聚焦多元治理。充分发挥理事会、教材选用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组织作用,为学院人才培养、科研、教材管理、教学资源建设、专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构建完善的信息公开体系和监管机制,扩大师生参与学院管理渠道,保障师生参与学院事务的权利。

聚焦二级管理。优化调整二级院系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制定规范性考评方案,“放管”结合,促进管理重心持续不断下移。建立跨专业的教学科研组织,制订专业间资源共享机制与发展联动机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两个。

学院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平台赋能,充分发挥学院在服务行业发展、服务教师科研成长、指导企业实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学院内涵发展。

立足水利电力行业优势,推动技术创新。学院率先开创“校政企三主体”育人机制,在智慧水利、清洁高效电力等领域,构筑了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建成人工智能创新服务中心、水生态监测与修复创研中心、智能检测技术创研中心、清洁高效电力技术技能中心及BIM技术技能中心。同时以智慧水利、清洁高效电力等优势学科探索实验室建设经验做法,建成科研实验室,组建研究团队,为技术攻关、成果积累创造条件。学院还立足实际,动态修订完善科研相关制度,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完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激励机制,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提升教师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

围绕服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学院积极深化改革,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实施“思政明德、文化润泽、创新崇实、勤劳笃行”四大育人工程,建成省级劳动教育示范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各1个,培育“双创”项目获省级以上双创奖项17项,获评省级劳动技能教学典型案例,依托本璞石雕工坊等黔匠工坊培养拔尖人才300余人。强化师生技能培训,打造“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坚持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双轮”发展驱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认定,累计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认定考核达6754人,学生技能竞赛两年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今年获得2项国家级一等奖,成为省内成绩最好的职业院校。与中职学校签订结对帮扶联合办学协议,与17所中职学校签订“3+3”贯通培养协议,合作专业达到24个,共同制订“3+3”中高职贯通分段制人才培养方案,打通了中高职贯通育人体系,为“技能贵州”建设贡献力量。

同时,还针对性开发课程,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管水员督导和培训,深化“管水”服务,并发挥教学优势,为地方提供心理健康等服务,助力贵州“四区一高地”高质量发展建设。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面对新征程新任务,学院用行动书写担当,用实绩彰显忠诚,持续巩固拓展发展成果,接续职业教育发展蓝图,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 聚焦教学改革 夯实立德树人根基

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持续拓宽人才成长的通道,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聚焦水文化内涵校园建设,强化育人力度、深度,提升育人高度。学院依托“互联网+水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线上线下双线联动。编制校本教材,开发AR/VR教学资源,发挥思政课、实训课、公共基础选修课、留学生实践课等“四个课堂”主渠道作用,“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贵州分院”落户学院,“张羽刚水文化工作室”获“贵州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命名,水文化育人项目获省教育厅“十个一”精品项目立项。构建校园环境、教学科研、实践活动、社会服务“四位一体”润泽文化育人体系,打造水文化特色鲜明的智慧、生态、绿色、低碳校园,把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融入学生课程中、思想中、行动中。还以贵州省节水教育基地等七大线上线下展馆(厅)为依托,举办“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贵州生态日”等系列活动,开展“润泽”品牌活动,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亮度、有温度的校园文化,培养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水平打造“双师”教师队伍。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将培养“四有”好老师作为重中之重,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双融双促”成果丰硕。完善工作机制,打造“引育用留”一体师资培养链,培养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的创新型“双师”教师队伍,获批成为贵州省“双师型”教师评价改革试点建设单位。学院引进企业专家建设大师工作室,传承精湛技能,引领专业发展,传播工匠精神,建成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5个工作室获命名“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7名教师获“贵州省技术能手”、6名教师获“贵州省绿色生态工匠”称号,全力塑造高技能“工匠型”教师。学院聚焦五大专业群,深化“三教”改革,打造教学创新团队,促进企业实践,推进国际交流,分层分类培养,打造多元复合型教师队伍。近三年,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41项。

——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学院依托贵州水利电力职业教育集团、省级BIM技术应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省级水利水电工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工程质量检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以及万家灯火产业学院和数字智能产业学院,以场地、技术等入股,引入优势企业共建生产性运营实体,建立企业化的运行制度,企业投入资金到基地,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深度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环节,通过“一集团”“四基地”“两学院”的产教融合综合体实现真实生产、实训教学等各要素的实体化运作,最大限度以产助学、以研促产、学训结合、训创结合,实现三天在企业、两天在学校的“3+2”现代学徒制培养,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新路。

——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学院服务国家战略,先后建成柬埔寨亚龙丝路学院和哥斯达黎加丝路学院,招收国际学生,获批与美国贝佛大学合作举办大数据技术专业办学项目,是贵州既有“走出去”(境外办学项目)、又有“引进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加入“AHK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联盟”,建成中德工匠学院,还与亚龙智能装备集团深度合作,建立“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建成清镇职教城唯一一处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先后主办、承办或协办了8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交流活动,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提升信息化水平。学院系统推进智慧基础环境、智慧校园平台、数字教学资源三大工程建设,持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构建高性能数据中心,配套安全可视化、无线全覆盖网络环境,加强智慧教室、实训基地信息化改造,优化校园智能安防系统。搭建“1中心+2平台+N系统”的智慧校园平台体系,为后续深化大数据应用创新、促进数据资源服务筑牢基础。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库,配套各类数字资源平台,依托智慧教学平台实施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一体的混合教学,形成教学大数据,高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功到自然成”。学院信息化建设获“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等称号,2022年入选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教育部信息化支撑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专业共建项目首批共同体成员。

■ 顺应时代需求 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资源建设,紧密围绕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发展需求,搭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旅游管理专业群、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支撑专业群五大专业群,服务我省重点产业链,助力教学新发展。

其中,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群属于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树立了省内专业群建设标杆。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立足行业转型升级,聚焦智慧水利、生态水利,以党建引领“立魂”,把准立德树人“航向标”。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润泽文化”三位一体育人格局;深化“三教”改革,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师资培训、技能竞赛、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五位一体教学实践基地。深化现代学徒制,与贵州水投水库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引入产业导师组建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助力专业建设。以技能大赛抓手,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以来,专业群技能大赛获奖69项;文昌淑等教师先后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技术能手”、“绿色生态工匠”称号。该专业群2018年入选省级重点专业群,2020年入选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群和高水平专业群。利用专业优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学院教师参加全省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和督导,2021年评为全国水利扶贫先进集体。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群担负着为贵州电力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该专业群紧紧围绕“清洁高效电力产业链”,聚焦国家“双碳”目标,对接贵州区域人才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在加强专业群传统优势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拓展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主动适应能源产业革命发展新趋势,提升专业群服务“双碳”目标的能力,有力支撑清洁高效电力行业高水平发展。对接电力高端产业,以智能制造和电力产业数字化升级转型为导向,重构“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打造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的校企合作“新能源”实训基地。通过打造“双碳”人才培养特色品牌,专业群成为业内人才培养的旗帜和标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破浪前行风帆劲,踔厉奋发谱新篇。未来,学院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向着未来、向着梦想,激情奋进再出发,在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贵州水职院故事。

--> 2022-10-16 贵州水职院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4404.html 1 德技并重育新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