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贵州,现代农村劲吹文明风

德江县煎茶镇新农村风景如画。 何远志 摄(贵州图片库发)

玉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村民干净整洁的庭院。 胡攀学 摄(贵州图片库发)

七星关区杨家湾镇大埂子村,护洁员清扫街道。 陈曦 摄 (贵州图片库发)

惠水县涟江街道九龙村桃花盛开,身着汉服的游客在花海里乐享春天。 张晖 摄 (贵州图片库发)

兴义市乌沙镇窑上村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以壁画之美提升乡村整体面貌。 刘朝富 摄

松桃自治县黄板镇纳冲村,村民在村寨周边、庭院里种植了紫薇、绣球花、格桑花等,扮靓美丽乡村,打造宜居家园。 龙元彬 谢慧芳 摄 (贵州图片库发)

■ 方春英

今天的贵州农村有“颜值”,青山环绕、碧水潺潺、小桥流水、古色古香。

今天的贵州农村更有“气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新风扑面。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新时代的农村有新时代的样貌,新时代的农人展现新时代的意气。

你看,村里那破损老旧的墙壁,变成了一张张画板,绘满了对新时代的礼赞。

你听,村里新建的文化广场上,欢声笑语锣鼓喧天,歌唱着对新时代的祝福。

■ 完善设施 品质生活村村享

完成了改厕的贞丰县双峰街道萝卜寨村村民朱天国家中,昔日的旱厕彻底“改头换面”,三格式化粪池户厕,让他们家环境卫生更加干净整洁。看到这样的情况,同村的杨德江赶紧向村里申请,选点动工要把自家的厕所也改了。

“为了抓好农村改厕,我们在双峰街道萝卜寨村启动了‘首厕过关制’示范建设,主要建设农村三格式化粪池户厕,从选址到挖坑、从建设到调试、从验收到管护,均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通过‘首厕过关’之后再向各乡(镇、街道)推广实施。”贞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玉兵介绍。

“厕所革命”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贵州山多地广、村寨分布零散、农村人口众多,各村各寨生活生产模式千差万别,面对情况复杂、任务重、难度大的现状,为了保障“厕所革命”工作顺利推进,贵州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厕所提质升级,“三格化粪池+集中污水管网”“三格化粪池+中小型污水处置设施”等多种粪污治理形式同步推行,解决了因村民居住分散且外出务工人口较多,建设大型粪污处理设施所带来的资金不足以及后期使用效率低、管护成本高的问题。

统筹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8月以来,修文县久长街道清江村挖掘机轰鸣,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村里正大刀阔斧推进农村“治水”工作,加快实施污水管道、自来水管道安装及道路改造提升等工程。

紧盯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修文县着力推进农村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着力解决农村污水乱排等不文明现象。仅清江村就整合了资金300万元,共计建设污水处理池4个,覆盖农户200户,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30立方米。

“原来,我们村就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大家的生活废水经常淌得满寨子都是,村子脏兮兮的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不好。现在好了,政府帮我们把污水收集处理,今后村子里走到哪儿都干干净净的,很安逸!”看到家门口紧张的施工现场,清江村村民石原平憧憬道。

在因水资源丰富而得名的清江村,村里有稻田、荷塘、天然湿地上千亩,长年玉鹭翔集,风景如画。农村“治水”工作的推进,将进一步从源头防止水环境污染,让清江村河湖更清、环境更美、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更足。

硬件设施的完善有效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数字化设备更让广大农民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治理当中。

去年4月,安顺市平坝区和中国联通公司安顺分公司合作,以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为试点,搭建了包含乡村治理、民情上报、惠农政策、大喇叭等模板在内的“数字乡村”智慧平台。不到一周时间,该村刘家寨72户农户全部下载了这款APP并完成注册。

点开“大喇叭”板块,村民可查看《兴旺村家庭卫生“五净一规范”制度》等内容;“惠农政策”板块里有村民每年申领的惠农补贴情况;“乡里乡亲”板块,村民踊跃提出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等建议。在宜居乡村创建的良好氛围下,不到1个月时间,兴旺村42户村民私搭乱建现象全部消除。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从“监督我”到“我监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改出了美丽乡村,改出了品质生活,有效推动了村庄增“颜值”、提“气质”。接下来,贵州将持续发力,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让群众更加幸福,为全省乡村振兴开新局贡献力量。

■ 改变观念 淳朴民风户户传

“广大农民群众是真的有智慧,现在丰富的精神生活让人陶醉。唱歌跳舞都好,抽烟喝酒少搞,茶余饭后多到活动广场跑跑。”“奢侈浪费只会让人欠下生活账,勤俭节约才是我们主导的风尚。红白喜事简办提倡四菜一汤,整治滥办酒席生活才不会紧张。”“拒绝天价彩礼,严禁恶性攀比,反对婚闹恶习,安全摆在第一。”

…………

亲切的方言说唱伴着欢快节奏,热闹的苗乡花灯戏上演。9月1日,安顺市紫云自治县格凸河镇《美丽家乡格凸河》节目代表贵州在北京演出,被评为第三届“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优秀节目。当农村小广场上的节目搬上了北京的演播厅,形式喜闻乐见、内容寓教于乐,这样的方式激励了广大农民群众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的信心和决心。

为创新做好农村移风易俗宣传和教育引导,营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氛围,格凸河镇积极总结经验,探索新做法,党员干部用实践总结出强化宣传引导、约束行为规范、丰富文化建设等举措,在全镇范围内构建文明乡风氛围。

“群众工作的核心就是要让群众参与,做透了群众工作,让群众支持并参与进来,陈规陋习自然而然就会摒弃了。”格凸河镇镇长叶博文介绍,该镇通过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系列活动,充分利用村级小喇叭、宣传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文化下乡”等文艺表演活动,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镇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同时,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小组会、院坝会等形式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常打招呼、说事理,在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移风易俗作为必讲内容,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理念。

今年以来,黔东南州三穗县款场乡等溪村以政协基层协商为抓手,探索开展“院坝协商”工作,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切实破解婚丧喜事讲排场、比阔气以及群众“人情枷锁”负担较重的难题。

“过去我们村老百姓家里办一场酒席,光是鞭炮就得花上七八千元甚至上万元,今年5月我们村初步形成了‘四不再六不准’红白喜事基层治理机制,现在即使要办酒席,也会节约不必要的开支。”等溪村村民杨仕根对“院坝协商”连连点赞。

走进龙里县龙山镇余下村,宽阔干净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小楼房,整洁有序的庭院一一映入眼帘,最为显眼的莫过于街墙上手绘的“组规民约”。近年来,余下村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并以文化墙为平台,宣传乡村文明,让“闲置”的村庄墙壁变成“会说话的墙”。

“组规民约”上墙后,新颖的形式,美丽的色彩,醒目的字语,美化村庄的同时,还像随时在身边的宣传员,时刻告诉经过的村民,文明,其实很容易做到。而有了文化墙“不间断”地“说话”,蔡家院组也在一点一滴中改变:邻里间更加和睦,志愿服务变被动为主动,村民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不断高涨。

干净上红榜,邋遢上黑榜,星级家庭要比,流动红旗要争,文明积分要兑现……近年来,贵州持续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一个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闪耀黔贵大地。

■ 卫生整洁 美丽庭院家家靓

黔西南州兴义市马岭街道平寨村村民魏文江的家,就像一处精心设计的民宿。

推开门,眼到之处,院落干净整洁,景观别致生趣,左边是郁郁葱葱的葡萄架,葡萄架下是用日化用品瓶子剪裁出的创意花瓶,既环保节约,又别致美观。从葡萄架下用碎地板砖铺就的路面经过,就来到了庭院中央,这里花团锦簇,各种花卉竞相斗艳。还有假山,假山上树木花草丛生,风格多样的石头摆件与假山相互映衬。庭院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一个鱼池,一个养鲤鱼,一个养供观赏的红金鱼,整个庭院处处透着生活的气息、彰显着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劳动人民生活的智慧。

魏文江是从事泥水工工作的,庭院的设计、修建都是他自己动手,虽然少了专业设计师设计的对称美,却多了生活的随意美。魏文江的妻子喜欢养花,庭院本来是用于种菜的,随着家庭经济的逐步改善,她便将原来的菜地进行了改造,逐渐变成了现在的小花园。

“我们院子里的所有材料都是生活废品和山里面捡来的东西。你看这些假山、石头摆件,都是我出门捡回来的,看到好看的东西就搬回家,清洗打磨出来做成摆件。”魏文江介绍。而他的妻子则把家里不用的瓶瓶罐罐收拾出来,变成一个个小花盆,把小花园打理得越来越美。

遵义市赤水市长沙镇赤岩村榜上组村民陈光英的家,则充满了书香门第的韵味。

陈光英家的院子里,是精心打造、错落有致的庭院绿化景观,假山、水池、花草、树木一应俱全。一家人用心呵护着庭院内的绿地,坚持对其进行定期修剪、养护。

在庭院周边的围墙上,陈光英还张贴了许多忠孝礼仪的传统文化宣传标语,有关于朱子家训的治家格言,有关于勤俭节约的持家理念,也有关于团结邻里助人为乐的箴言。一家人秉持着“礼为先、和为贵、勤为本”的生活理念,村里的大小事务都积极参与,哪家哪户需要帮助都能看到陈光英的身影,村里的道路也常常看到她们家人在清洁打扫。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陈光英最崇尚的生活态度,也是她和家人始终践行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贵州各地按照农业农村部提出的“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的要求,结合实际开展“三清三整三提升”行动(清理废弃杂物、清理村内沟渠、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整治乱搭乱建、整治乱贴乱画、整治乱接乱拉;提升垃圾分类水平、提升长效管护水平、提升庭院美化水平),逐步实现由“清脏”向“治乱”转变,由“清脏”向“美化”转变。

同时,鼓励农民将清理出的场地建成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等,既美化环境、又促进增收。通过“美丽庭院”的创建,不断引导农民群众形成更为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培育向善向上的文明乡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如今的贵州,进村入寨,廊道式、拱门式、大棚式等各式棚架渐次入目,扮靓了农家的小院子;房前屋后,拆旧房的空地和撂荒地变身一垄垄菜园,充实了农户的菜篮子;旧石磨、废砖瓦、烂木板等变废为宝成为坚实的栅栏,美好了大山的小村子……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示范性、易复制、好推广的美丽庭院正在涌现,贵州农村正逐渐形成漫山遍野大产业次第花开、房前屋后小经济绿意葱茏的富美画卷。

--> 2022-10-1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4383.html 1 贵州,现代农村劲吹文明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