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富美山乡入画来 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开阳县双流镇盛丰田园农趣谷大棚内果蔬飘香,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旷光彪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化屋村时强调,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希望乡亲们继续努力奋斗,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美。

殷殷嘱托犹在耳畔。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要指示,我省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今,贵州乡村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正在加快,乡村发展蓄力强劲。

从十年前的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到如今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的新使命,我省各级干部各族群众踔厉奋发感恩奋进,以毫不松劲的干劲接续奋进新征程,一年多来新征程上绘新景,步步添新步步兴。

“五大行动”开新局

“一年起好步、三年有形象、五年大变样”——2021年10月,《贵州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出台,以五年为目标,方案提出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乡村产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加强乡村治理”五个方面全面实施“五大行动”。

方案一出,构建贵州乡村振兴开局的四梁八柱,成为我省“十四五”期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南。省主要领导领衔迅速成立五大专班,推动相应行动落地落实,五级书记齐抓共管,10035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奔赴一线,32175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坚守基层出谋划策。

“行动”铿锵有力,在全省各地成效渐显。

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小湾村,昔日的寂寂无闻的小山村,走上了文旅融合的发展路线,清澈的河道从村间蜿蜒而过,一座石桥连接河道两岸,一道道栅栏内是村民自种的“小花园”,用簸箕绘制的图画生动有趣。猴场镇党委书记栗莉自豪地说:“‘五大行动’实施以来,我们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其中,眼前的这些景观,是大家共同打造的成果,旧貌换新颜,乡村发展更有劲。”宜居宜业“内外兼修”,为乡村振兴迎来“有里有面”的开局。

为更加有效将脱贫成果巩固好、衔接好,今年8月31日,省委常委会专题审议通过了《贵州省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实施方案》,提出了22项重点任务共53条具体措施,为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画好了路线图、明确了时间表、定好了任务书。

有谋有略,让乡村发展充满动能。修文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亮表示:“农村建设要迎来新变化,离不开各个环节紧紧相扣,政策落地有声,乡村振兴就有底气畅想新未来。”

“专项行动”守底线

“如果没有政府和村干部的帮扶,我不可能减轻这么多负担。”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坝镇沙炭沟村,已经脱贫好几年的村民刘必东,因为4个儿女陆续考上大学,沉重的负担压得他喘不过气。

了解情况后,当地村干部为其子女争取到教育资助,并帮助刘必东申请了产业扶持资金,鼓励他发展养殖。在村干部的鼓励下,刘必东家的情况渐渐有了起色。沙炭沟村党支部书记刘荣坦言:“要让脱贫后的群众不返贫,关键还是要做到一个’早’字,早发现早帮扶,实现遇困即扶,动态清零。”

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贵州全面启动实施重点人群监测帮扶、“3+1”保障“回头看”、脱贫人口增收、推进重点帮扶县高质量发展、加强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监管、盘活乡村振兴领域“三资”化解债务“六个专项行动”。

在重点人群监测帮扶方面,紧盯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建立完善退出机制,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积极做好稳岗就业、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全力以赴帮助脱贫群众增收。

盯紧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3+1”保障风险点,各地对“3+1”保障工作开展全面“回头看”,实行一月一入户、一季一调度。在教育方面,截至今年9月初,我省已下达2022年各级各类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预算资金115.86亿元,惠及学生890.44万人次。

在“六个专项行动”的全力保障下,千千万万个脱贫家庭有了增收的门路,截至今年9月初,全省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达335.09万人。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谋划脱贫县群众增收、乡村振兴“三美五示范”及东西协作产业园建设等工作,保障脱贫成果真正有效拓展和巩固。

产业兴旺保增收

前不久,长顺县13.8万亩刺梨迎来采摘季,一个个金灿灿的刺梨带着浓烈的果香挂满枝头,种植大户胡兴学拿着计算机,翻着小账本算起了经济账,他乐呵呵地说:“今年算下来,有14万元的收入,比干别的强。”

不仅是刺梨,时下正值秋季,各地丰收盛景精彩纷呈,在安顺市双堡镇,金灿灿的稻谷为田野穿上新衣,粮仓的丰足让当地群众喜上眉梢;在铜仁市坝黄镇,绿油油的蔬菜满田,四季轮作鼓足当地百姓的腰包;在六盘水市蟠龙镇,毛茸茸的猕猴桃漫山遍野,“吨产园”开启了果农增收致富的好门路……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我省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中央财政衔接资金安排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逐步提高到60%,目前,已实施产业项目6469个、安排资金90.81亿元。创新开发的“乡村振兴产业贷”,为想发展、求发展的农户带来了新机遇,切实帮助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的信贷服务。

顶层设计激活乡村产业花艳果丰,一批批依托特色种养业、特色加工业的乡村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农业产业“连二连三”,因地制宜、联农带农的产业将脱贫成果不断夯实。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8.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全省猪牛羊禽肉产量123.0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5%,其中猪肉产量97.10万吨,增长11.2%。

在乡村,“振兴”是具象化的实物,是家中热气升腾的新米饭,是自来水管中“哗啦啦”的甘甜滋味,是家门口的大路朝四方,是村前村后拔地而起的新厂房,更是脱贫后迎来新生活的幸福景象。

喜看乡村变化时,锦绣山河赋新章。乡村振兴带来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全面提质,也为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了崭新面貌,贵州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正蹄疾步稳迈向新征程。

--> 2022-10-1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4326.html 1 富美山乡入画来 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