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校农结合”助秋种 师生奋战育苗忙

本报讯(记者 梁晓琳 通讯员 陈治松)秋种在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农结合”育苗订单应接不暇。10月5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内“校农结合”育苗中心里,有的摆育苗盘、有的放腐质土、有的播种子、有的测地温……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数十名师生们正忙着为今年秋种特色产业育苗,赶制订单。

国庆前夕,该学院刚与贵州光吉农业签了5年订单合同,学院年提供优质肉牛养殖所需紫金草200万株苗。初步统计,今秋该学院接到数十家涉农企业、乡村合作社特色产业订单育苗数千万株,涉及檞蕨、胡蕨、猴耳环、毛慈姑、紫金草等十多个产业。“校农结合”成为农业企业及农民“热捧”的模式。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提质升级“校农结合”助推乡村振兴。学院利用全国最大的槲蕨育苗平台、省级都匀毛尖茶工程中心、省高校民族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工程中心等一批科研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实施校农、校政、校企、校园(区)、校产(业)、校网(络)、校校、校贤(才)“八结合”的“校农结合”大理念,精心打造“校农结合”平塘卡蒲精品蔬菜示范、福泉罗坳“工业反哺”示范、罗甸石漠化地区檞蕨种植、荔波瑶山猴耳环产加一体化、都匀沙包堡紫金草肉牛养殖示范等一批示范基地,为乡村振兴实施平台育苗、科技服务、成果转化、难题攻关、联合党建引领等系列服务。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郭志友教授领衔科技创新团队,相继在都匀螺蛳壳、施秉云台山、兴义马岭河峡谷、都匀斗篷山、独山下司发现都匀马铃苣苔、白云岩毛苣苔、白苞半蒴苣苔、厚叶石杉、独山汉克苣苔这5种新物种,成为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一颗闪亮之“星”。据统计,仅郭志友教授团队10月1日至4日,就为今冬明春育苗50万株紫金草、20万株胡蕨苗。

“毕业后我选择留在育苗中心,‘苗’对于农业产业、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太重要了,深感使命光荣、意义重大。”该学院茶学班毕业后留在育苗中心工作的高庆梅说。

--> 2022-10-1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4012.html 1 “校农结合”助秋种 师生奋战育苗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