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小友)从G60高速公路夏云站下站,道路两旁遍布高分子(塑胶)管道生产企业。产业集群,让高分子(塑胶)管道生产成为安顺高新区工业产业首位产业之一。
走进康命源(贵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代化生产线快速运行,高分子改性材料进入挤塑机,经过自动运料、高温加热、挤塑成型、冷却等多道工序后,一根根波纹管道下线,成品运往存放区,等待送往商家。
“技术是产品的生命线,我们把技术创新放在首位,用技术推动产品和企业升级,让公司走在行业发展前沿。”康命源(贵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华说,通过技术推动,公司生产的改性高密度聚乙烯HDPE-M双壁波纹管,与普通的波纹管相比,环刚、环柔更高,抗冲击性能更强。
康命源(贵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2016年3月入驻,就以生产高科技管道产品为目标,在科研上持续发力,引领供水、排污、电力电缆护套管等高分子材料管道行业不断革新,先后主编、参与起草修编相关管材行业标准。目前,该公司拥有各类专利59项。
凭借科研创新“敲”开市场大门,康命源(贵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先后在湖南、广东、江西、四川等地建立营销网络,与中国铁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等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实现突破发展。2021年,公司实现产值2.28亿元,营业收入1.32亿元。
贵州国塑科技管业有限公司的进门处,一台24吨重的挖掘机压在一排塑胶管道上,管道却未变形,可见其强大的的抗压能力。
该公司2009年落户安顺高新区,是一家集研发、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塑料管道制造企业,也是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凭借掌握的改性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研究出了HDPE双壁波纹管、HDPE-IW六棱结构管、方形波纹管、MPVE波纹管一系列专利产品,闯出管道行业新天地。
因势而聚,10多年来,一个个高分子(塑胶)管材企业落户安顺高新区,构建了从研发设计、生产到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条。
2020年9月30日,安顺高新区夏云工业园高分子(塑胶)行业商会成立,32家企业入会,在搭建政企交流合作桥梁、发挥宣传链共享、供应链共享、研发链共享、市场链共享,进一步规范产业生产经营标准,有效降低物流等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打响高分子(塑胶)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聚合各自优势,整合上中下游产业链,构建全链条产业新格局。
随着高分子(塑胶)产业集群形成,带动物流、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激荡出融合发展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