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9时,气温骤降。海雀村村委会门口广场上,集中巡林的护林员陆续到达。
迎面袭来的寒风,让身材纤瘦的护林员朱达有打了一个喷嚏,“好冷!”说罢,他拉紧衣服的拉链,蹲了下来。
“待会上山活动一下就不冷了。”比起今年刚参加护林工作的朱达有,59岁的护林队长王光德很有经验。眼看人员到齐,简单交代护林任务后,王光德作最后的动员:“文朝荣老支书当年带领我们种树的时候比现在还冷,再对比一下现在的日子,心里就暖和了!”
似乎被王光德的话语感染,朱达有迅速起身,快步走在护林队的最前方。“老支书带领大家种树时我刚出生,现在守护山林,我也要出一份力。”朱达有说。
听到这句话,笑容爬上王光德饱经风霜的脸颊:“等我们走不动了,护林的任务就要交给你们年轻人。”
活跃的气氛中,一行人朝着万亩林海深处进发。
一把镰刀、一个水壶、一个帆布包就是王光德护林的必备“装备”。
沿着山脊往上爬,成排的华山松挺立在两旁的斜坡上,脚下的杂草藤蔓渐渐多起来。王光德拿着镰刀在前面砍小灌木和杂草开路,我们在后面跟着走,不到半个小时已是汗流浃背,但王光德依然面不改色。
“晴天防火,阴天防牲口破坏。这样的路每天都要走上好几公里。”穿梭林间,王光德能准确说出每一棵树的年龄。
“饿着肚皮种树,当初我是反对的,没想到种树种出了好日子。”靠着粗壮的树干休息,王光德的思绪回到了那个治山治水、治穷治贫的激情年代。他向我们讲起老支书文朝荣弥留之际的嘱托,“光德啊,等我去世后,你一定要替我守好这片林子。”
“正是当初老支书带领大家种树,树木长大挡住了风沙,老支书又推广起地膜种植玉米技术,让全村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养牛、养鸡、林下种植中药材等产业得到发展,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王光德说,随着国储林、单株碳汇、林业碳票等项目和政策相继实施,村民的收入又增加了一大截。
“事实证明,老支书的决定没有错,现在享受国储林项目多的人家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王光德说,“再选一次,我们照样会选择种树。”
“守护好山林就是守护我们的‘命根子’,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务工返乡的“三代”护林员朱达有说,“老一辈护林员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极目远眺,苍翠挺拔的华山松从村头一直绵延到山顶。老支书文朝荣就葬在这片林子里,守着海雀,守着他牵挂和奋斗了一生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