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俎宇 唐波 谭支乐
新剪的花椒从地里直达厂房,经过烘烤、扬尘、筛选、精炼等多道程序,最后成为一滴滴色泽晶莹剔透、散发着诱人香味的花椒油,灌装入瓶、贴上牌、包装好、送上车,来自贵州贞丰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顶坛花椒”系列产品,就这样沿着订单路线发往四面八方。
夏末秋初,又是贞丰花椒收获的季节。山上山下,人们戴着遮阳帽、手握剪刀、背着背篓、扛着袋子,穿梭于椒香四溢的林间,为这一年一度的丰收忙碌。
8月末,北盘江镇银洞湾、查耳岩等主要种植区的花椒已收割完毕,很多人家边采边销,厚实的钞票早已到手。海拔稍高一些的金井村,正是收获旺季。龙头企业贞丰县顶罈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顶椒公司)总经理闵芳卿顶着烈日到基地上查看收获情况后,又来到生产车间。
厂区内弥漫着花椒的香味,机器声嗡嗡入耳。“今年遭受两次冰雹,产量受到影响,但质量还是硬杠杠的。”闵芳卿手指撮着几粒花椒,其硕大饱满的“脑袋”上包裹着一层亮晶晶的油脂,染指尤香。
顶坛花椒,因种植收获于贞丰县顶坛片区数个村庄而得名。过去,像银洞湾、查耳岩这样位于北盘江畔深度石漠化区域的村庄,因气候高温多旱、土壤贫瘠而种粮无继。30年前,当地干部群众齐心治“石”,成功培育了兼具生态与经济、社会多重效益的花椒产业,形成了治理石漠化成功的“顶坛模式”。
作为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顶椒公司也应运而生。“那时候路没有现在好,交通很不便。卖不完的鲜椒要靠企业收购加工,群众收入才会有保障。”原银洞湾村党支部书记罗泽亮介绍,依托山地花椒种植和企业带动,银洞湾、查耳岩等村寨如今已大变了模样。
脱贫攻坚期间,顶椒公司肩负建基地、带农户、助脱贫的重任,成功带动40多户100多人增收脱贫,每年解决群众季节性用工1万多人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地以“公司+电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在北盘江镇的4个村及周边乡镇建立花椒种植示范基地,通过种植示范和免费培训、推广新技术,并采取保护价收购的方式,鼓励带动群众种植花椒3万多亩,促进花椒产业不断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
“这30年,我们比较来比较去,没有哪样产业能够比得过花椒。”罗泽亮说,群众对种植花椒的热情和信心不减,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减,“民以食为天,这个产业只会越来越旺。”
以“顶坛花椒”品牌带动,贞丰县已发展花椒产业10万余亩,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花椒之乡”。“目前我们要做好三件事,加大科研、拓展市场以及培育品牌,以实现保产业、保品质、保品牌、保效益的目标。”闵芳卿介绍,目前,县里已规划建设了产业园区,顶椒公司的新厂房已建成、新设备已到位,满负荷运转可创年产值1.2亿元。作为龙头企业,顶椒公司要做好科技示范带动,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进一步拓展市场,确保群众增收;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做好品牌培育,把“顶坛花椒”这块牌子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