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1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在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所处历史方位和国际局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领导我国对外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
2022年9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期间,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举行双边会见。两国元首决定,将中白关系定位提升为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成为中国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最新进展。
“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习近平主席开创性地提出,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
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十年来,中国同各国广交朋友、深化合作,不断扩大与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之路越走越宽广。
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新时代,中国对外关系不断拓展深化,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工作布局日益发展完善。
2021年12月31日12时,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骄阳似火。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一面五星红旗在中国驻尼加拉瓜大使馆院落中央缓缓升起。
2016年,冈比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2017年,巴拿马;2018年,多米尼加、布基纳法索、萨尔瓦多;2019年,所罗门群岛、基里巴斯;2021年,尼加拉瓜……党的十八大以来,9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交、复交,中国建交国增至181个。
同瑞士建立“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同俄罗斯开启“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哈萨克斯坦发展“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印度持续推进“中印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中国的伙伴关系形式更加多样,内涵不断丰富,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坚持互利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变赢者通吃为各方共赢,通过合作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推进开放合作 开辟共同发展广阔空间
2022年8月31日,随着汽笛声响起,一列装载着茶叶、化肥原材料等货物的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从福州江阴港出发驶往老挝万象,福建开出了首趟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
作为中国、老挝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老铁路的开通,既让老挝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的梦想成真,也打通了中国内地直达老挝以及东南亚陆路的快捷通道。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期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九年间,已有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13至2021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累计货物贸易额近1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超过2300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中国在24个沿线国家建设79家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4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4.6万个就业岗位……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为各国开辟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
中国搭台,世界合唱。
2022年9月,上海。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倒计时50天之际,许多企业和机构提前锁定了第六届进博会的展位。压茬推进的“进博故事”,折射各方参与的饱满热情,更彰显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坚定决心、同世界各国分享市场机遇的满满诚意。
从连年举办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到统筹推进21个自贸试验区建设,再到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从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到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再到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新时代的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在中国同世界开放相融中共享发展机遇、汇聚发展力量。
秉持外交为民理念 维护海外中国公民、法人正当权益
2021年9月25日晚,经过不懈努力,被加拿大方面非法拘押一千多天的孟晚舟女士终于平安回国。一句“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道出了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践行外交为民理念,植根人民、胸怀人民、造福人民,坚定维护我国海外公民和法人正当权益。
打造海外民生工程,中国外交致力为走出去的中国公民和企业织牢安全网,为海外中国游客提供更安全的旅游环境,为中国留学生争取更好的学习环境,为中国商人营造更友善的兴业环境,为中国侨胞带去更温暖的关怀,为中国商品寻找更广阔的市场,为在海外的中国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2年至2017年的5年间,中国成功组织9次海外公民撤离行动,处理100多起中国公民境外遭绑架或袭击案件,受理各类领事保护救助案件近30万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党和政府时刻挂念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危,千方百计保障中国公民健康安全和工作生活,向留学生、侨胞等群体发放“健康包”“春节包”,协助确有困难的中国公民有序回国;开展“春苗行动”,积极争取和协助海外中国公民接种疫苗。
24小时运转的“12308”领事保护热线,遍布全球的驻外使领馆,全球范围开展的风险评估预警服务……从跨出国门的那一刻起,中国公民身后,始终有祖国的守护。
推动全球治理变革 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为有利条件
秋色初染,钱塘江畔,大潮涌动。
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聚首浙江杭州。习近平主席主持峰会并首次全面阐述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峰会推动二十国集团实现从短期政策向中长期政策转型,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
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成为大势所趋。
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会议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从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到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从博鳌亚洲论坛到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闪亮名片,折射着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光辉历程。
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建设性地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方案与行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难题贡献中国智慧、注入行动力量,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大国担当。
“世界问题多得很、大得很,全球性挑战日益上升,应该也只能通过对话合作解决。国际上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同舟共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展现了中国领导人对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刻思考。
面向未来,中国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宏大坐标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同各国人民携手并肩、守望相助,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勇毅前行。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