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二十大代表风采]许蕾:“把化屋村的变化带到北京去”

许蕾(左)在黄粑厂走访了解情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毓钊

“您稍等,我们正在安排疫情防控工作,有什么事情可以微信说。”9月28日晚8点,许蕾正在新仁乡疫情防控指挥部参加会议。接到记者的电话,她快人快语。

许蕾是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党委副书记、统战委员,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自9月27日晚7点黔西全市实施临时静默管理以来,她已经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而从8月底开始算起,她坚守疫情防控一线已整整一个月了。

化屋村与清镇市、织金县隔乌江相望,疫情最紧张的时候,河对面就是高风险区。

“面对疫情,只有我们党员更好地动起来,才能让群众真正静下来。”1989年出生的许蕾沉着应对——

宣传教育动起来。在全村常态化播放大喇叭,分组进村入户进行全排全查的同时,录制苗语宣传音频进行播放,在各交通要道张贴悬挂宣传标语,让防疫政策入脑入心。

驻网设卡动起来。沿乌江设置了6个卡点,卡点之间遥相呼应、两两互动,确保防疫无死角。

志愿服务动起来。组织村民成立4支志愿巡逻队,分别对外来人员进行扫码劝导等工作。

暖心后勤动起来。听说有村民因临时静默管理无法购买到急需药品,许蕾赶紧联系亲戚为村民购买药品寄送到村里。同时,积极对接爱心团队,为防疫卡点送来了必备物资。

直到29日凌晨,许蕾仍在忙碌着。她给记者发来微信:目前化屋村总体情况安全。

安全,是对战士最好的犒劳。而作为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许蕾对基层工作有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化屋村考察调研时对乡亲们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希望乡亲们继续努力奋斗,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美。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许蕾心潮澎湃,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要努力把乡村产业发展好,生态环境保护好,民族文化传承好,社会治理效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好。”许蕾深知肩上责任重大。

一年多来,许蕾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走上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化屋村地处乌江源百里画廊核心景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村里采取“播绿者获益、损绿者受罚、用绿者付费”机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23处,实现村庄全覆盖;组织队伍常态化开展乌江河面保洁和巡河、禁渔巡查……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化屋村联合周边4个村成立联村党委,通过实施“易地经济”模式,发展黄粑、黄姜、黄牛等“三黄”产业,建成2个日产2000斤的黄粑厂,种植黄姜400余亩,养殖商品肉牛400头。同时,大力发展苗绣产业,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把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目前,村里开起了39家农家乐、21家民宿。2021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7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亿元。

2021年,化屋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9304元,比2012年的2450元翻了近三番。日子越过越好,苗族同胞自编歌谣传唱:道路修到化屋基,移民集中建新居;打工就在家门口,经果林下喂土鸡;全靠党的政策好,苗家儿女笑眯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许蕾说,她深深地热爱着化屋村,将始终如一践行初心使命,把青春交与奋斗,和苗族乡亲们一道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还有十多天就要到北京参加党的二十大,许蕾对此充满了期待:“希望把化屋村的变化带到北京去,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汇报,分享给全国人民。”

--> 2022-09-29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3117.html 1 [二十大代表风采]许蕾:“把化屋村的变化带到北京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