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整合各方资源助推乡村振兴

2019年以来,毕节市委统战部立足职能职责,强化对接汇报,加强联络服务,协调推动致公党中央发挥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助推七星关区朱昌镇创新发展,助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致公党中央因地制宜,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在朱昌镇双堰社区打造200亩“乌蒙玄凤”林下智慧养殖基地。通过NFC专属脚环、基地智能化栖架和制定全食可信农产品定制系统、验证系统、可信视觉跟踪等智慧养殖模式,实现了“优质、安全、平价”和“效益、品质、生态”协调发展,推动形成了以双堰社区为商品化、数字化中心,宋伍社区为育雏中心,螺蛳村为生态定制示范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为朱昌镇乡村振兴“赋能”。目前,年出栏达4.6万羽,年产值550余万元,带动300余户农户增收。

为加快朱昌镇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乡村振兴样板,致公党中央与广州天河区共同助力打造双堰社区“数字中心”和螺蛳村“数字小院”。围绕“人力资源开发”和“体制机制创新”,以本土信息化人才培养与组织体系建设为基础,以“产业数字化发展”和“乡村治理信息化”为主线,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数字技术植入产业,融入乡村治理。创新“村、校、企”人才共育新模式,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合作,选拔一批在校学生进行定向实训,采取“数字中心+产教融合”“问题—学生—导师”方式,培养乡村振兴本地化数字技术人才,实现了“本土人才、现场实训、在乡服务、对外创收”发展目标,用数字科技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致公党中央探索建立了“数字乡村+医生、教师、干部、农技人员”的“1+4”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协调医疗、教育、农业科技、乡村振兴等领域专家,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师、基层干部、农技人才等培训共计60余场次5000余人次,为乡村振兴夯实人才基础。

近年来,致公党中央选派优秀人才到朱昌镇双堰社区挂职驻村第一书记,指导朱昌镇探索“党委领办、群众参与、党派助力”的“集体控股+农户持股+企业参股”的混合所有制合作社,助推“家庭农场”健康发展,整合双堰社区、宋伍社区和螺蛳村三个党支部共同建立“同心联村党委”,推动“乌蒙玄凤”产业融合发展。创建“致公党·广州天河·双堰”有声党建,构建党员线上学习和服务新模式。探索“党建+”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本土产业蓬勃发展,提升基层党建引领效能。

近年来,为助推朱昌镇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致公党中央在朱昌小学打造“致公科普中心”,捐建“致公书屋”“致公文明超市”,开展“致福送诊”“天河义诊”等系列活动。捐资20万元为朱昌镇双堰社区修建标准化卫生室;协调资金55万元参与编制《朱昌镇双堰社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协调东西部协作资金1440万元参与朱昌镇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120万元修建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池和铺设污水管网2.13公里;协调整合资金80余万元为朱昌镇双堰社区、螺蛳村、宋伍社区重要场所和路段安装太阳能路灯;协调致公党党员企业为双堰社区每户农户安装具有“信息共享、公共治安、应急管理、社会服务”四个功能的“数字门牌”,与中国民生银行开展消费帮扶,推动销售“乌蒙玄凤”鸡1500余只,销售金额184086元。

(易洪垚 李红)

--> 2022-09-27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3030.html 1 整合各方资源助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