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从“老少弯腰”到“只闻机器响”——

稻田千重浪 铁牛收割忙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为吃到我们的优质大米,有些外地客商可是提前一年预定呢!”

秋风起,稻谷黄。当下,为将珠海客商去年预定的大米及时发出,凤冈县琊川镇文昌村村民请了两台大型水稻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里,将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卷入“腹中”,收割、脱粒,一气呵成。

“这效率太高了,10分钟就可以收割一亩,一亩平均给我们节约了400多元的收割成本。”看着收割机里“吐出”来的干净金黄的稻谷,冯兴巧说,“全村的谷子几乎都被客商认购了的,今年全村预计有60万斤大米发往珠海,均价6元一斤。”

粮袋子满满,钱袋子鼓鼓!如今,冯兴巧已是琊川镇颇有名气的水稻种植大户,年收入近20万元,“从前期的育苗、插秧、施肥,到当下的收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耕作,水稻单产也从原来的不到千斤到现在突破1300斤,真是实实在在提质增产。”

秋高气爽日,正是农忙时。眼下,在全省各地丰收的稻田里,高效率的机械化收割“唱起了主角”,让农业生产更加高质高效,也为农民实现稳产增产。

骄阳似火,收割机马不停蹄。就在前几天,眼瞅着水稻陆续进入完熟期,思南县许家坝镇坑水村村民杨福英赶紧联系农机手上门作业,片刻不敢耽误,“水稻基本上长到九成熟就割,再晚容易掉谷粒在田里。”

这些年,许家坝镇坚持把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服务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截至目前,全镇农机总动力达到4.2万千瓦,农机拥有量2000余台。

“全程机械化好,水稻不仅收得快、损耗率低,还很干净……”眼下,已将稻谷收回家的杨福英看着院坝里晒着的干净金黄的稻谷,高兴得合不拢嘴,“一亩田,往年请人工收割,4个人至少要收割一天才收割完,现在一台收割机10分钟就搞定,我们种庄稼是越种越有劲!”

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随着配套设施、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农民种植稻谷,逐渐从“为了吃”转变成“为了卖”,大米价值得到提升后,也提高了农户粮食种植积极性。

“我们本地生产的红米还没收割就被预定了,客商是有多少要多少,仅是卖红米,我们一年都有1万多元的收入。”黔西市雨朵镇土城村村民张廷文说。

秋收正忙,各式各样的收割机奔走在山川田野。然而,粮食生产不仅要充分发挥农机抢收作业的“主力军”作用,更要不断提高粮食机收作业质量,挖掘机收减损潜力,争取机收减损成效,确保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为了进一步提高秋收和秋种作业质量,长顺县还开展水稻收割机、大型旋耕机等农机的技术培训。同时,有序调配农机具和农机手,共投入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等14500余台,确保农机合作社服务范围铺盖全县。

“每台机械作业前,农机操作手都要到实地去勘察,做出判断。同时,均配备一个操作员一个辅助操作员,确保作业安全、高效。”长顺县种植业发展中心主任刘宗朝告诉记者。

从曾经“黄金铺地、老少弯腰”到现在“只闻机器响、不见人奔忙”,高性能的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不仅将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也为抢农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 2022-09-25 从“老少弯腰”到“只闻机器响”——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2833.html 1 稻田千重浪 铁牛收割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