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农业产业化助农增收

(上接第1版)

“冬季种油菜,春季收菜籽,夏季种杂稻,秋季收金种子,一年四季不停歇,收入有望头,日子有盼头。”提起稻油轮作带来的变化,岑巩县龙田镇总院村党支部副书记、杂稻制种大户朱永辉打开了话匣子:“过去大家的固定做法就是种完杂交水稻后,稻田就闲置在那过冬,等开春再翻犁种杂交水稻,现在政府鼓励‘稻油轮作’,让‘冬闲田’变成了‘四季田’,效益大大提高。”

为了让种地更有奔头,龙田镇积极抢抓杂交水稻制种、常规水稻和油菜适时生长的季节时间差,采取水旱轮作方式,积极推行“稻—油菜”接茬轮作,引导鼓励农民利用杂交水稻收割后的闲置稻田接茬种植优质油菜6000余亩,有效提高土地效益,确保一年四季无空闲,实现“一年多季”“一田多收”。

希望的田野稻浪滚滚。在清镇市,2万亩稻油轮作项目已在今年春天落地,农民可实现产值7488万元;在长顺县松港坝区,1600亩的稻油轮作种植示范区让松港村194户村民户均增收近1.7万元;在荔波县小七孔镇,“稻油+旅游”特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形成了集餐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体验旅游精品路线。

护好青山得“金山”,畜牧产业添精彩。关岭自治县断桥镇大理村,蓝天白云下青山绵延,盘山公路延绵而上,公路两旁1500亩皇竹草十分茂盛,微风轻吹,如同一道道翻滚着的绿色波浪。

“种植了30亩皇竹草,养40余头关岭牛,每年大概有10余万的收入。”说起“家业”,村民刘忠富笑着说。

种植牧草喂牛,牛粪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绿色循环的养殖方式有力带动了全省肉牛产业蓬勃发展。在兴义市义龙新区顶效街道查白村种草养牛示范社养殖场,牛儿们“哞哞”的欢叫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忙着往食槽内投放饲料,养殖场内一派忙碌的景象。“合作社现在存栏近500头,每年出栏量1000多头,除了分发农户200多头,还每天提供给附近学校食堂。”查白村副支书刘正刚介绍,合作社主要以肉牛的养殖、销售、饲料加工、牛肉等为主,年产值达1200余万元。

牛羊满坡奔跑,生猪圈内添膘。我省生猪产业通过内培外引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组织开展“大场带小场”行动,推动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小散养殖户为基础的协同发展格局。

如今,贵州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步履稳健。围绕粮油作物和12个特色优势产业,让山上绿色赋能,让坝区五谷丰登,让村落六畜兴旺,把秋天的丰收曲唱成一年的“四季歌”。

--> 2022-09-2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2741.html 1 农业产业化助农增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