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秋收、秋种、秋管的繁忙季节,田间地头处处是收获景象和忙碌的身影。“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确保粮食安全不仅需要党政领导勇担重任,也需要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还需要组织有力、政策落实到位,才能牢牢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首要任务,深入实施粮油单产提升工程,层层分解压实粮食生产任务,逐级签订粮食大豆生产目标责任书。以“十抓十强”举措着力稳面积、提单产、抓调度、强保障,坚决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一抓示范强创建。创新“五个示范”推进责任田领办创建,聚焦“种什么”“谁来种”“怎么种”“种得怎么样”制作《示范责任田创建指引》,指导各区(市、县)党政领导围绕优种、农业机械化、组织方式、改革创新、实际成效“五个示范”创建示范责任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率先垂范领办示范田,市、县、乡683位党政领导按照“五个示范”的要求领办20.69万亩示范责任田,营造了全市粮食生产齐抓共管良好氛围。
二抓图斑强精准。采取“图斑勾画+台账填报”的方式精准管理粮食种植面积。目前,贵阳市有高标准农田的7个区(市、县)粮食种植面积和清镇市、修文县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已全部实现图斑化精准管理,确保粮食面积精准落实到地块、到户。
三抓调度强数字。建立粮食生产台账,将粮食、大豆、油菜生产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组织农技专家对各区(市、县)粮油生产台账数据进行核实,确保夯实省下达全市粮食目标数据支撑。强化农情调度,通过农情信息调度系统精准调度粮食分季节、分品种播面和产量,调度春耕农资储备情况、粮食受灾情况,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四抓服务强下沉。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针对水稻等重要农作物,组建技术专家服务团,组织发动全市“三农”系统农技人员1290名,深入一线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截至目前,申请粮油类揭榜挂帅榜单21个,扎实开展宣传发动、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相关工作达万余次。增强了服务,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
五抓种业强培优。加快推进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开展培育粮食新品种工作,落实2000万元市级种业发展项目资金,评选出贵阳贵安农作物种质资源圃项目等18个。今年提交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玉米品种1个,提交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水稻品种3个、玉米品种27个,开展水稻、玉米(籽粒玉米、鲜食玉米)、大豆风险评价展示品种90余个。不断强化了全市种业发展。
六抓农机强融合。以试验示范水稻育插秧技术为突破口,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以钵苗、常规毯状苗、大钵体毯状苗育苗和机插秧、有序机抛秧等技术模式为抓手。在全市培养一批懂种植的农机手,并采用植保无人机飞防进行病虫害防治。完成8700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3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机械化种植。大大提升了耕作效率。
七抓主体强激励。结合贵阳市粮食种植实际情况,制定下发《贵阳贵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星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系列文件,争取市级财政资金,对星级种粮大户给予一次性奖励和项目支持。现已培育产销一体化粮食生产企业6家、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32家和种粮大户1421户。
八抓项目强扶持。在积极争取上级各类补贴资金和市本级财政资金支持粮油种植,是全省首个安排市级资金支持粮油生产的市州。另外,针对全市2022年农机化试验示范项目,在中央、省级购机补贴基础上,安排市级财政资金实行累加补贴,实现农机具补贴额达80%。
九抓套改强利用。按照“多种一亩好一亩,多种一季好一季”的原则,推广“两套三改”种粮模式,实现耕地利用最大化,通过玉米地套种大豆、低龄果园套种玉米及大豆、外出务工无人耕种撂荒地改种粮食、低效果园改种粮食、征而未用补种和改种粮食等方式,全年实现粮食和大豆播面“双增加”14.29万亩。高效使用土地,有效助力百姓增收。
十抓政策强补贴。制定并出台了《贵阳市2022年山地农业机械化攻坚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加强政策优惠力度,针对全市2022年农机化试验示范项目,在中央、省级购机补贴基础上,安排市级财政资金实行累加补贴,实现农机具补贴额达到80%,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解决“谁来种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