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丽梅 程疑 汪辰 牟莹歌
日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2021排行榜暨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排行榜发布,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0强,进入全国前50强的学科数量占全省数量的3/4,是贵州省进入科技量值排行榜全国前50强和100强最多的医院。
据了解,在此次全国1641家三级医院的参评中,遵医附院13个学科进入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排行榜全国前100强,其中,进入全国前50强的学科数量占全省数量的3/4,分别是:结核病学、整形外科学和烧伤外科学,排名为全国第17位、32位和33位。
同时,12个学科排名贵州省第一,分别是结核病学、烧伤外科学、整形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心血管外科学、护理学、急诊医学、重症医学、皮肤病学、传染病学、骨外科学、麻醉学。在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排行榜中,遵医附院是贵州省进入科技量值排行榜全国前50强和100强最多的医院。
此外,在2021年度排行榜中,12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0强,4个学科进入全国前50强,连续六年(2016-2021)均为贵州省进入科技量值年度排行榜学科数最多、排名数最高的医院。
近年来,遵医附院积极贯彻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注重提高科研水平的顶层设计和精准决策,相继出台一系列方案和管理办法等,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临床学科努力拼搏,不断加强学科分类建设与人才分类培养,突出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学科交叉与优秀青年人才培养,立足学术前沿、关键基础问题和解决临床实践问题,协同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和临床转化应用。
该院在完善博士后、博士与硕士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同时,努力提高人类遗传资源利用管理和临床研究水平,在已有省级平台基础上,多学科合作,创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科技部批准的临床样本资源库,完善、搭建了转化医学公共平台和多个临床研究平台,有效促进了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近五年,遵医附院各级科研项目不断增加,高水平研究论文和发明专利逐年递增,先后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参与获得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贵州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
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新增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新增省级临床研究中心3个、新增省级重点学科6个、新增重点专科11个,遴选了一批医院的品牌、优势、特色学科及科技精英、临床名医、医技名将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排行榜取得的佳绩是医院在高质量发展中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充分展示了遵医附院各学科的综合实力和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取得的突出成效。”遵医附院有关负责人说,该院将继续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科学统筹资源,构筑学科/专科特色,提升学科品牌,促进高质量发展,切实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学科,有效提升医院重大疾病诊治能力、医疗技术创新能力及医学科研转化能力,不断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全力推进医院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