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薯类生产加工人才 活跃产业一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万芬 陈阳 

9月16日一大早,思南县张家寨镇林家寨村的“双高红薯”种植基地,红薯种植大户田景顺如往常一样,带着工人按时来“上班”。

“红薯进入快速生长期后,对养分的需求急剧增大,特别是钾肥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这个阶段要注意加重钾肥的用量。”田景顺说,虽然他的基地是烟叶和红薯轮作区,地里富含钾肥,可以为红薯提供天然的养分,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望着80亩长势良好、整齐排列的红薯地,田景顺向前来参观的群众分享起种植红薯的诀窍。“红薯要按照标准化种植方式,采用高垄栽培,垄高大于25厘米,窝距在25厘米至27厘米,这样种出来的红薯长势才好,产量高。”田景顺说道。

今年是田景顺科学种植红薯的第3年,对于红薯的产量情况,他了然于胸。“按照去年的产量计算,标准化种植的红薯1亩地可以产3500公斤,以每公斤1元的价格,统一订单式销售给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亩地可收入3500元,扣除人工成本,每亩地能挣1700元。”

红薯在思南种植历史悠久,但过去没有形成规模,未能产生明显经济效益。近年来,思南县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组织方式,形成红薯基地带动、产品加工增值、销售市场拓展、利润反馈农民的产业循环链。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红薯的身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思南县签订了5万亩的‘双高’红薯订单合同,预计可以带动7万人种植。”思南县红薯产业专班负责人王克贵说,思南县编制下发了“双高”红薯技术指导方案,组织全县各乡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助力红薯种植提质增效。

科学种植,增产增收。近年来,铜仁市不断加强技术研究及推广,制定红薯生产加工技术标准;整合各级各部门薯类生产加工人才,重点围绕薯类产业的脱毒种薯调运、苗床培肥、壮苗培育、规范化种植、合理密植、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后期加工生产等关键技术环节,分期分批开展技术培训,切实提升薯类的种植技术和水平,不断提升红薯产业的“甜度”。

--> 2022-09-2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2477.html 1 薯类生产加工人才 活跃产业一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