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刺梨 山间野果变身致富金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运

水城刺梨收购现场。 (水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九月,秋风吹过乌江和北盘江分水岭地带的水城区,一颗颗成熟的刺梨在阳光的照射下,染上了迷人的金色,漫山遍野弥漫着刺梨的清香。 

昔日的山间野果刺梨,如今给水城区的许多乡村带来了发展底气和信心。近年来,该区通过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刺梨产业,不仅给群众带来了绿水青山和鼓鼓的荷包,也让刺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去年,我家的刺梨卖了4万多元,今年受旱情影响,虽然产量少了一些,但今年价格高一些,收入不会比去年低。”水城区野钟乡野钟村刺梨种植农户刘思启算了一笔收入账:“以前种包谷等传统农作物,除去务工、肥料和种子等成本,每亩地收入最多500元,现在种刺梨每亩地收入至少2000元以上,是以前的4倍左右。” 

2014年,野钟乡组织12位村民前往黔南自治州龙里县考察学习刺梨产业,刘思启就是其中之一。看到刺梨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回来后,他将自家10亩土地全部种上刺梨,成了野钟村第一批刺梨种植户。  

“2015年元旦刚过,由当地农户自行出资购买的刺梨苗从龙里运到野钟村,在这里安了家。”水城区野钟乡林业站负责人唐忠广说,“起初群众对种植刺梨不积极,我们只能采取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然后又返租倒包由群众管护,合作社来承担前期风险,刺梨开始挂果后群众再接手,这样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野钟村一开始选种贵龙5号,种了1000亩左右,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刺梨的品种也更加丰富,种植面积也扩大到了2800亩。去年采收了300余吨,今年估计可采收400余吨。产业发展过程中,农技人员还深入田间地头,为村民免费提供技术指导。 

通过不断地摸索、学习和总结刺梨的管护经验,刘思启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刺梨种植“土专家”,随着刺梨产量逐年增加,他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这几年,村里人看到了刺梨可观的经济效益,再加上好多加工企业又保底收购,大家都觉得发展刺梨产业有奔头。”刘思启说。 

从最初全身心投入种好刺梨到想办法把刺梨卖出好价钱,这是刘思启和其他刺梨种植户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为了打消种植户顾虑,水城区将发展重心向刺梨产业链延伸倾斜,引入企业,建设了鲜果压榨生产线、灌装生产线等。  

2018年,水城区组建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坚持刺梨种植与精深加工并举,进行产品研发和销售,确保工厂连接田间与市场端,切实提升刺梨的附加值。  

随着种植、研发、加工、销售的畅通实施,群众的收入也逐年增加。今年,水城区预计收购刺梨鲜果1.5万吨,涉及野钟、营盘、米箩等23个乡(镇、街道)96个村(居),覆盖农户近4万户16.2万人。  

作为水城区刺梨鲜果收购主体的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也在保证鲜果收购车辆到位、人员到位、物资到位前提下,从8月中旬起至10月下旬轮流对全区23个乡(镇、街道)进行鲜果收购,确保刺梨鲜果应收尽收。 

“今年,水城区刺梨挂果面积在30万亩左右。”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钱品介绍,目前,该公司开发出的产品有刺梨精酿啤酒、刺梨果膏、刺梨牙膏等50余种,预计公司今年的产值在2.5亿元左右。

通过紧盯省内外市场,初好公司不仅“消化”了水城区出产的全部刺梨鲜果,还根据市场需求,研发生产出刺梨气泡水、刺梨原浆、初好口服液等多款产品,通过延长刺梨产业链,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带动刺梨种植户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收购刺梨鲜果4000余吨,鲜果压榨工作也在同步开展,确保收到多少刺梨,就压榨多少刺梨原浆。 

如今,水城区通过优化品种、精深加工、打通市场、延长产业链条,刺梨产业路越走越宽。

--> 2022-09-20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2423.html 1 刺梨 山间野果变身致富金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