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高粱 基地成酱酒“第一车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徐春燕

机械化采收高粱。 通讯员 王莉群 涂顺菊 摄

“今年种植了9亩高粱,预计产量2000公斤,按照市场收购价,大概有2万元的收入。”习水县习酒镇桃竹村村民杨存财说。连日来,该村3000余亩有机高粱陆续成熟,沉甸甸、红彤彤的高粱穗压弯了枝头,染红了田间地头,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及时收割鲜穗。

近年来,遵义市为满足白酒产业原料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持续完善“统一供种、统一基地、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认证、统一收购、统一储藏、统一销售、统一监管”的“九统一”模式,把高粱基地作为酱香白酒“第一车间”来建设,推动高粱产业扩面增产、提质增效。

2022年,遵义市种植红粱161.79万亩,预计产量可达45万吨。

据悉,遵义本地糯高粱品种主要有红缨子、红珍珠、台糯9号、牛尾糯等,具有区域性、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性。

“农户达标的高粱只管卖掉,到明年年初,种植高粱的农户,都能免费收到市里统一发放的高粱种子。”仁怀市坛厂街道枇杷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锡威告诉记者,仁怀早些年就开始统一供应高粱种子,并和农户签订种植订单。

在加大高粱良种育繁推研工作的同时,遵义高粱单产量不断提高,品质优良,越来越符合酱香白酒生产工艺需要。“今年,通过专家临田实测实割、折干折净,仁怀市鲁班街道的高粱高产地块亩产587.88公斤,汇川区松林镇高产地块亩产569.6公斤,远远超过了去年547.1公斤的高产纪录。”遵义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遵义本地优质高粱良种覆盖率达100%,并制定了《酒用高粱营养体育苗移栽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

遵义15个县(市、区)均种植高粱,通过土地集中整治和基地建设,逐步形成高粱产业带。其中,仁怀市、习水县、播州区、汇川区串连成遵义有机红粱核心产区,绿色重点产区主要涉及播州区、汇川区、务川自治县、绥阳县、道真自治县、湄潭县及凤冈县。同时,遵义还在其他县(市、区)拓展两大产区。建成10万亩以上的高粱种植大县有6个,持续提高地方白酒生产企业高粱本地自给率。

今年,遵义各级农技人员通过创新创业行动、技能培训、技术指导、定点培养等方式广泛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大力示范推广应用漂浮育苗、穴盘育苗等工厂化、集约化育苗技术,推广实施起垄覆膜移栽、全程绿色防控等技术和“红粱+”高效种植模式。目前,该市已修订完善了《遵义红粱高效栽培技术规范》、《贵州省仁怀市酒用优质糯红粱综合标准体系》等相关地方标准。

在有了统一的良种供应、规范建设的基地、生产技术标准后,遵义高粱产业的种植购销供应链也不断创新完善,为其他农业产业市场化提供了范本。

“今年我收了3000多斤高粱,村里面通知我拉过来卖,半个小时左右就卖了。”在仁怀市,随着26万亩订单高粱采收接近尾声,高粱收购站点陆续开称收购。听说粮站开始收粱后,龙井镇复兴村村民杨国学早早地拿着合同订单,将自家的高粱售卖。

在各大白酒企业原料基地建设加持下,遵义高粱成为典型的订单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为基础的订单种植、以保护价收购模式,极大提高了种植户积极性。目前,遵义已有高粱购销为主营业务的市级龙头企业1家、供销企业20余家、专业合作社573个。2022年,遵义完成订单种植面积110.76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68%。

该市还通过鼓励秋收秋种推动“高粱+”产业拓展。推行绿肥种植和休耕轮作,同季套(混)种中药材、豆类、薯类等农作物,错季轮种蔬菜、食用菌等农作物,提高土地产出率。

--> 2022-09-20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2416.html 1 高粱 基地成酱酒“第一车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