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瑞梁
金秋时节,百里杜鹃管理区沙厂乡的田间地头生机勃勃,绿水青山秀丽多姿,康养小屋游客往来,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的美丽画卷展现在眼前。
“村里的康养中心,是我们村干部和群众投工投劳共同建成的,很多游客来了都赞不绝口。”沙厂乡白果村党支部书记宴大海话语中透着骄傲。记者在白果村“养元”康养中心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林下,坐落着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木草屋,里面不时飘出中药香味以及游客的谈笑声。
今年以来,白果村发动干部群众动手修亭子、建草堂、铺步道,把农家老屋改造成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了足浴室、中药房、问诊室等,并邀请外省的中医药专家为工作人员培训。
“我的腰椎一直不舒服,想找一处气候怡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的地方好好休养。上星期,我了解到白果村的风景气候以及配套设施,马上就决定到这里来。”重庆游客董女士告诉记者,她和丈夫自驾车来到村里,一住就是一个多星期。“这里的环境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村民淳朴热情,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
为抓好中药康养产业配套,白果村又建设了“种源”药材基地和“膳缘”药膳餐饮店,源头和市场两手抓,一边种植重楼、黄精、牡丹、芍药等10余种中药材,一边为游客提供各种农家菜肴和美味养身药膳。
朝气蓬勃的生态康养产业,为白果村带来了人气,也为村民带来了财气。
康养中心自今年端午节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带动周边群众销售中药材近30万元。白果村11家农户主动将自建房改装为民宿,30余名村民自发学习推拿、按摩、药膳等传统中医养生技艺,24户人家种植中药材,形成了产业相互促进、合作社与群众互利共赢的格局。
同样因为发展旅游休闲业走上致富路的还有营竹村。
走进营竹村休闲垂钓基地,只见碧波荡漾的鱼塘、清澈见底的游泳池、草庐式的农家餐馆坐落在山间,前来游泳、垂钓、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垂钓基地也是由当地村民群策群力建设起来的。
“这里之前是一个闲置水塘,还存在安全隐患。后来我们改建成乡村旅游场所,归村合作社运营管理。”沙厂乡人大主席、营竹村包村干部祝俊旭告诉记者,曾经的“闲资源”如今不仅成了村民的休闲胜地,还引来外来游客。村里变得热热闹闹,村民纷纷经营起农家乐、民宿等,吃上了旅游饭。
“乡村要振兴,还是要立足资源禀赋,团结群众共同发展。”沙厂乡党委书记本磊说,沙厂乡发展,盘活资源是根本、发动群众是关键,“我们把产业牢牢抓在手上、放在心上,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招商引资、扶持产业能人等方式推动各种产业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围绕乡村振兴主题,沙厂乡因地制宜盘活资源,下好农旅融合“产业棋”。
在兴隆村,100多亩蔬菜陆续上市,村合作社忙着组织群众采收以及下一季种植。村民付朝荣是合作社的领班,主要负责组织群众到基地务工,除了打散工的,基地还为30余人提供固定岗位,人均年增收7000元以上,“自从村里发展蔬菜产业后,村民在家门口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发展积极性相当高。”付朝荣告诉记者。
百里杜鹃管理区统计局派驻兴隆村第一书记陈忠贤介绍,兴隆村的蔬菜主要销往贵阳、重庆等地,深受市场青睐,价格为每公斤8元。
如今的沙厂乡,从山野到林下,从田间到地头,从平整坝区到陡斜坡地,烤烟、辣椒、中药材、生态茶等产业欣欣向荣。
“沙厂乡发展振兴的目标是‘山中无闲田、村庄无闲人、地里有产业’。今年乡里发展烤烟8000亩、蔬菜4000亩、茶园4000亩、辣椒2500亩,人工种植加上野生管护的中药材有2万亩。”本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