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用“良”策守住“粮袋子”

(上接第1版)

良田配良法,增粮又增效。今年以来,贵州加强对主要粮油作物新品种创新选育、新技术创新开发和新模式创新推广的支持。

坝区保主粮、山区扩优势、豆薯进林间……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基层干部群众不断探索实践,在提高粮食单产、保障初级产品供给上下功夫,让土地资源“用起来”“活起来”。

大豆“套”玉米,种出好“丰景”。8月11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组对石阡县开展的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临田测产验收,结果显示大豆亩产90.25公斤,玉米亩产495.52公斤,取得了“玉米亩产不低于当地当季净作平均水平,大豆亩产80公斤以上”的预期目标。

复合种植提高单产水平、套种模式解决“争地”难题、轮作模式让土地不再闲置……如今,贵州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以合理密植为核心,组装推广了一批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形成可复制的单产提升模式。

推良机 向机械要效率

贵州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的腹心地带,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呈现“耕地破碎,山高坡陡”的耕地现状。“地块小、田坎多、不规则、坡度大”的耕地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如何在丘陵山地条件下通过机械化作业提高粮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力,降低劳动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贵州现代山地农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风吹稻浪遍地黄,颗粒归仓丰收忙。眼下,凤冈县进化镇临江坝区1000余亩早稻陆续成熟,一台台大型水稻收割机在田间来回收割。“这个机器的粮仓可以装1400多斤,10多分钟就可以收割1亩,一天可以收割30余亩。”进化镇水稻种植户朱德毅告诉记者,以前收割1亩稻田需要花费300多元,现在用收割机只需80元。

近年来,在惠农政策的带动下,大型收割机、水稻育秧播种机、起垄覆膜一体机等各式各样的新农具陆续走进乡村,奏出动人的农耕“交响曲”。

向机械要效率,向技术要产量。作为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水稻和油菜轮作推广县,长顺县将农机、农具、技术人员等资源集中起来,组建了县级农机合作总社,为群众提供农机代劳服务。

“我们的杂交油菜种,基本都是采用机械化收割,一台机器一天可以收25亩,相当于100多人的工作量,提升了生产效率,推动油菜水稻接茬复种。”长顺县种植业发展中心主任刘宗朝告诉记者。

2022年,我省组织实施农机三年攻坚行动,大力推进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高标准农田宜机化等重点工程,力争到2024年实现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55%以上。

仓廪实,天下安。下一步,贵州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下大力气提升粮油生产能力、储备能力和加工能力,提高粮油自给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贵州贡献。

--> 2022-09-12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2181.html 1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用“良”策守住“粮袋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