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海钦
在修文县猕猴桃核心产区数字化有机品质种植园,通过建设物联网传感设备,搭建传感器传输网络,采集种植区域内环境数据……点开手机上的APP,立即获取大棚情况,实现了种植过程数字化监控、科学化管理。
在万山区敖寨乡食用菌种植基地,借助种植户在田间地头安装的监控设备,利用“智慧农业云”平台,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可对基地的气温、湿度、土壤肥力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升农业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按照党代会部署,贵州统筹推进“万企融合”大行动,深入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智慧产销对接”等工作,助力产业振兴跑出“加速度”。
直播,带得山珍出“深闺”
“今年的百香果产量很高,果实也很饱满。希望通过直播能把百香果推广到更远的地方,分享给更多朋友。”前不久举行的2022年甜甜榕江·百香果开园仪式暨新媒体助力黔货出山大卖场活动上,网络主播韦文娟说。
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及网络主播齐聚榕江,线上线下共享百香果的丰收盛宴。新媒体主播、网红达人等现场直播带货气氛活跃,网民纷纷点赞互动。
作为全国率先发展新媒体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县份,榕江立足“民族原生态,农业好场景”,建设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园,让榕江好生态、好资源、好产品在线上线下得到广泛推广。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扩大了消费群体,和线下消费有效互补,不断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百香果、蜂糖李、火龙果、葡萄……直播间里的贵州农特产品越来越丰富,贵州农产品进一步融入全国“大市场”。
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越来越多贵州山珍走出“深闺”、风行天下。
数据,品牌塑造有参考
最近,有件事一直困扰着盘州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负责人胡晓玲。
“我们农产品档案库收录的产品信息超过200个,目前开发出适合网络销售的产品有30多款。”
为什么产品库里有200多个备选项,筛选出来的产品却很少?带着这些疑问,胡晓玲和团队扎进数据之中,希望从中找到答案。团队结合专业的网络数据,从卖点、价格、包装、规格等维度进行分析,为创造新品、打造爆款提供数据参考。
“数据显示,全网刺梨干今年的网络销售数据实现了非常大的增长,搜索率较去年增长超过了270%,预测刺梨干即将迎来‘爆发’。”结合数据分析,胡晓玲团队已联合盘州本地企业共同申请刺梨干食品生产许可认证,致力打造属于盘州的刺梨干品牌。
塑造品牌,是推进农业大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贵州围绕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正在形成。
安顺“三碗粉”、玉梦酸汤、哆吉栗板栗……一批本土企业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打响品牌、发展壮大。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贵州大力推进数字融合创新。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助推农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农产品品牌化之路必能动力强劲、越走越宽。
上云,经营管理更智能
走进七星关区朱昌镇双堰社区的智慧养殖场,饲养员打开智慧养殖系统,点击“自动投料”按钮,通过监控视频,就能看到饲料精准投到投料区和乌鸡群进食的画面。
2020年,双堰社区建立“智能化鉴溯鸡舍”,通过鸡脚上的NFC跟踪监测脚环和养殖大棚安装的电子栖架,以及全方位监控摄像头,实现乌鸡养殖全程可视化。通过这套系统,两个人可以管理1万多羽乌鸡。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场景应用逐渐搬到“云”上。
贵州以“互联网+农业”为依托,充分利用物联网、区块链、图像识别、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环境感知、农业专家指导、病虫害智能识别、温室自动化控制、区块链溯源审核、产销信息对接等功能应用,打通从生产到销售的数据采集、分析、应用能力。
如今,在普安县地瓜镇“白叶一号”种植基地,通过基地内安装的数十个网络数字化设备,管护人员可以实时了解温度、湿度、土壤等数据,监测茶叶生长情况;在修文县猕猴桃种植基地,扫一扫猕猴桃身上的二维码,果园基本信息、生产概况、检测报告等一览无遗……大数据“飞入”田间地头,农产品质量安全“易追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越来越“智慧”。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数字赋能产业振兴,定能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