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以“1558”为抓手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

■ 杨昌鹏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安顺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主战略”“主定位”,进一步深化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勇担追赶新使命,感恩奋进再出发”工作主题,细化“1558”工作思路,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打造“一高地”,筑牢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的产业支撑。打造“一高地”,是省委书记谌贻琴同志2021年8月到安顺调研时对安顺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坚定不移抓好贯彻落实,奋力打造“四化”建设的新高地,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提供强劲产业支撑。把新型工业化打造成为核心支撑,安顺工业起步早、基础好、潜力大,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三线”建设项目落户安顺,奠定了安顺工业的发展基石。以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现代能源三个首位产业为引领,重点发展十大工业产业,壮大工业“参天树”,培植产业“繁茂林”。把新型城镇化培育成为最大机遇,安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距省会90公里,公路、铁路、高铁、航空协调发展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全面形成,可半小时到贵阳,2小时到昆明、重庆,3小时到成都、长沙,4小时到广州。抢抓“强省会”行动契机,努力将安顺打造成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宜居宜业宜游的百万人口城市和黔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把农业现代化发展成为新兴优势,安顺地势平坦、坝区较多,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严格按照“一县一业”发展思路,以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引领,巩固提升西秀辣椒、平坝高标准蔬菜、普定韭黄、镇宁“精品水果+小黄姜”、关岭“关岭牛+板贵花椒”、紫云“红芯红薯+林下经济”、经开区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格局,抓好农产品深加工,推动农业加快发展。把旅游产业化唱响成为品牌标签,安顺旅游资源丰富,景区面积占总面积12%以上,高于全国1%和全省4.2%的比例,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依托黄果树瀑布品牌,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奋力推动旅游大提质,努力建设康养旅居胜地。

聚焦“五个区”,明晰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的发展定位。建设“五个区”,是安顺市委发挥比较优势作出的战略选择。坚持“五区并举”发展定位,努力打造城市发展新名片。努力建设高新产业集聚区,依托安顺高新区、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区,充分发挥装备制造、军工技术、特色轻工等传统优势,全面做好“高”“新”两篇文章,建设高质量的创新平台和孵化平台,创新服务体系,全力把安顺打造成为区域性高新产业发展高地。努力建设康养旅游示范区,充分用好黄果树瀑布旅游资源和品牌优势,全面唱响“康养福地·瀑乡安顺”城市品牌,舞好全省全域旅游龙头,全力把安顺打造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努力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区,以“011科创谷”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积极开发开放更多应用场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释放数字经济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努力把数字经济打造为安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努力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深入推广“大坝模式”“小河湾”等先进典型经验,加大全域统筹力度,以典型示范为引领,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全面推动乡村“五大振兴”,让广大乡村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家园,努力把安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样板。努力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大力发扬安顺人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精神基因,抓住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在开创贵州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十年”壮阔征程中积极贡献更多安顺经验和安顺方案。

建设“五个新安顺”,绘就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的崭新画卷。建设“五个新安顺”,是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的具体体现。坚持以上率下,苦干实干,努力建设一个富裕秀美、和谐安康、充满活力的幸福美好新安顺。建设经济实力更强的新安顺,直面差距、奋勇争先,力争通过“十四五”时期的努力,摆脱主要经济指标总量挂末状态,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建设城乡环境更美的新安顺,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美丽乡村联动发展,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建设发展活力更足的新安顺,针对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政府债务重、发展压力大等困境,深入开展“穿透式”调研,创新体制机制,向改革要动力、活力,努力破解优质资源开发利用不好、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国有资产盘活度不够、新能源开发利用效益不优等方面难题,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文明程度更高的新安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平安安顺建设迈上更高水平。建设人民生活更好的新安顺,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基本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教育整体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的能力明显提升。

实施“八大工程”,细化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的实现路径。实施“八大工程”,是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的实现路径。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幸福美好新安顺建设取得实在成效。实施工业突破工程,聚焦“六大突破”“六个抓手”,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研究提出“3个80%”模式,统筹全市每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80%、市县财政每年支持工业发展增量资金80%、市本级每年财政承受能力增量80%,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扶持等市场化方式,支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实施城镇提升工程,抢抓“强省会”行动机遇,积极争取与贵阳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方面联动发展;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造“一城四湖”城市生活圈,做大做强主城区;构建“一核两轴多点”城镇发展格局,加快平坝、普定、镇宁与主城区同城化步伐,培育关岭、紫云区域经济增长极。实施旅游提质工程,大力实施“四大行动”,在建设高标准度假区和旅游景区、发展高品质旅游新业态、营造高质量旅游环境上下深功夫,努力在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中舞龙头、走前列、作表率。实施农业增效工程,围绕“增效”和“增收”,把有限资金集中起来,按照国资投入20%、市场主体投入20%、基金等方式投入10%、金融机构融资50%(2215模式),组建SPV产业项目公司,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支持农业发展。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四大行动”,重点围绕数据价值化,持续开放各类应用场景,推进数据资源要素转化,释放数据价值,把数字经济打造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实施绿色引领工程,持续强化环境整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认真落实“双碳”政策,奋力保护绿水青山。实施改革创新工程,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发挥好创新第一动力作用,积极开展特色化、差异化探索,以改革创新增创发展新优势。实施民生优先工程,坚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就学、就医、就业等民生实事。

(作者为中共安顺市委书记)

--> 2022-08-3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1025.html 1 以“1558”为抓手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