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

乌当抢抓大健康产业风口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谌思宇

大健康产业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推进特色食品、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支持将符合要求的贵州苗药等民族药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近年来,乌当区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全力做大做强健康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一主一特”产业,协同做强食品加工产业,全力打造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抢抓机遇——大健康大有可为

贵州是中国四大天然药谷之一,素有“黔地无闲草,遍地皆灵药”之美誉,中药材资源种类居全国第二位。

近年来,贵州因地制宜发展大健康产业,统筹推进“医、养、健、管、游、食”全面协调发展,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大健康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生命线”。

在2021中国(贵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说:“贵州天时地利人和,是发展大健康的好地方。”

当前,贵州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聚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这为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晰路径。

把握大势,抢抓机遇。乌当区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以中医药和医疗器械制造为首位产业,加快培育壮大中高端医药(医疗)制造、康养、现代医药物流、特色健康食品产业。

汇聚优势——顺势而为谋发展

当下,我国大健康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

发展大健康产业,就是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防治模式。每个环节,无疑都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

海拔在872米至1659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4.6℃,森林覆盖率达59.73%,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作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优势是乌当区金字招牌。

目前,乌当区探明野生中药材资源1058种,种植开发47种、规模化种植开发18种,包括天麻、头花蓼、红土茯苓、杠板归、苦参、丹参、三颗针等名贵稀有中药材,占贵阳市中草药品种的53.4%,占贵州省中草药品种的22%。

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做优“蔬果药花茶”等特色优势产业。2021年,乌当区鱼腥草、头花蓼、铁皮石斛、黄精、白芨等中药材种植面积约5.95万亩(含野生抚育及药食兼用品种),累计完成产量2.59万吨,累计完成产值1.42亿元。

温泉资源,是“大健康+温泉康养”的重要载体。

作为贵阳“温泉之城”核心区,乌当区拥有十分丰富的地热资源,地热富集区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0%,且分布合理、蕴藏量大、补给量足、水质优,水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20多种微量元素。目前,全区探明温泉点20处,已开发5处,拥有万象温泉、贵御温泉、保利温泉等多个国家4A级景区。 

合理布局——打造全业态产业

下好“一盘棋”,优化布局是关键。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乌当区狠抓工业目标、工业要素、工业项目、工业企业、工业产业、工业园区,以打造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为总引擎,走好工业倍增、协同发展新路。

加快发展以中医药和医疗器械为主导的医药制造产业,做大做强中药民族药优势品种,打通中药精深加工、医疗器械、研发孵化、检测认证、物流集散全产业链,打造以化学药、生物药为重要支撑的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健康主导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初步形成集医药研发、制造、包装等为一体的医药产业链,先后引进北京阜康仁、上海景峰制药等一批国内优强企业落户,规上健康医药(含医疗器械)制造企业12家,拟建、在建大健康医药产业项目达70余个,投资总额近700亿元,具有较强的产业辐射带动潜力。

以优势特色医药产业为基础,积极向下延伸健康旅游、运动休闲、养老养生等健康服务业领域,全业态打造生态健康产业体系。着力推动医养健管融合、康养健游联动、种养加销一体、政产学研结合,形成以大健康为核心、大数据引领、大旅游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未来,乌当区将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强区,构建“主业突出、支柱强大、链式集聚、融合发展”的现代健康医药工业体系,以中医药和医疗器械制造为首位产业,以军民融合、特色食品、中高端消费品制造等产业为重要支撑,加快培育壮大中高端医药(医疗)制造、康养、现代医药物流、特色健康食品产业,全力打造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国家大健康产业发展集聚区。

--> 2022-08-23 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0295.html 1 乌当抢抓大健康产业风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