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关键举措。从长远看,服务好“一老一幼”不但有利于改善民生福祉,也有利于培育和发展经济新动能。据预测,“十四五”时期“银发经济”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老年群体消费持续迸发,逐步形成万亿级大市场;托育方面还需要新增托位450万个,带动的投资和消费规模均超过千亿元。但是,我国“一老一幼”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很突出。比如,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专业化程度不高、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等,从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到老有颐养幼有善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老一幼,是一个家庭时时放心不下的群体,是一个家庭幸福指数的重要决定因素。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设身处地想一想“我的父母怎么养、我的子女怎么育”,这样才能在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养老托育,在实际行动上真金白银支持养老托育,切实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率先一步营造良好的人口服务软硬环境,发展好养老托育产业,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安家落户。在政策设计和政策落地上,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把兜底线、普惠性作为基本前提。兜底线方面,政府要保基本,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完善公建民营管理机制,坚持公益属性,重点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托养服务;促普惠方面,政府要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住房、财政、投资、融资、人才等支持政策,引导各类主体提供普惠性服务,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把集成性、系统性作为基本原则。养老托育涉及方方面面,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才能实现效果最大化,推动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普惠服务为主、多层次、多样化的托育服务体系。家庭支持政策方面,要在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等方面综合施策,全方位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把方便性、可及性作为基本要求。老年人、婴幼儿都属于行动不便的群体,养老托育设施必须考虑方便、可及。整合资源,实现“家门口”“零距离”养老托育,才符合中国人的观念和习惯。其中,社区应当作为“链接点”,统筹布局社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连接家庭、机构、医院等,满足多样化服务需求。比如,在社区设置老年食堂,扩大食堂社会功能,在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的同时,满足文娱休闲需求;在社区开设公益托管班、免费兴趣课,帮助留守儿童、双职工家庭等群体解决课后和假期孩子无人看管的问题。
百姓之事无小事,“一老一幼”总关情。把“一老一幼”保障好服务好,才能托起一个家庭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