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钺洁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关键。贵州山多地少,如何在有限耕地上多产粮、产好粮,确保农作物供给,种子成为关键。
黔山秀水,峰峦叠翠,生态优良。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据统计,全省物种数量在全国排名第4,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赋予了贵州丰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也赋予了我们保护好种质资源的重大责任。今年,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加大力度,启动22个农作物重点县物种和畜禽遗传资源系统调查;启动了全省畜禽遗传资源性能测定工作;还实施了地方特色资源收集保护、制作畜禽遗传材料、有序推进资源保存设施建设。
从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到建设贵州高原山区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圃,从建设长顺绿壳蛋鸡资源场,到建设从江香猪种质资源场,一系列措施的跟进意味着我省将大幅提升种质资源保存能力。种业振兴,种质资源保护是基础,供种安全是底线,我省将用种业安全有力支撑粮食安全和农作物有效供给。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关键。为了在种业创新攻关方面推广新模式,我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建设国家油菜育种创新平台;安排省级财政资金开展地方猪品种选育、优秀种公牛选育、猕猴桃、大豆和天麻品种联合攻关;与先正达等公司建立合作机制,改造我省骨干玉米自交系,有序推进生物育种。此外,我省有效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和展示示范,并积极向其他省市学习借鉴科研推广平台经验,探索我省种业成果转化和推广新模式。
在推动产业振兴的过程中,贵州一直思考,如何加快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近年来,我省在种业企业扶优方面持续推进,做优做强一批具备集成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种业龙头企业,着力构建贵州种业企业阵型。
笔者从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获悉,截至目前,我省引进了全国种子第8强企业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入驻贵州岑巩设立分支机构,推进种子就地加工、就地分装、就地储存,真正把产业链各端主体留在贵州;成立了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目前,该集团公司已与4位院士,12所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正与中国工程院周卫院士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蔬菜育苗中心、曾祖代种猪场等工作正在推进;安排省级财政资金283.01万元支持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用于玉米、水稻、高粱、黔北麻羊和隐形白羽鸡新品种培育;并开设品种审定绿色通道,支持企业自主开展主要农作物区试,统筹开展2组水稻、8组玉米省级绿色通道区试,涉及新品种97个。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贵州建成了省南繁科研育种乐东基地等4个种子核心基地,规模达1135亩,全部纳入国家南繁育种核心区永久保护,30余家单位入驻基地开展科研育种,种植面积343亩,作物涵盖水稻、玉米、高粱、辣椒等作物。
与此同时,国家级制种基地也提档升级,全省争取到中央资金6000万元推进岑巩水稻、长顺油菜等制种基地建设,完善基地种子收储库房、种子加工车间等设施建设。目前,岑巩杂交水稻制种已落实面积3.5万亩,长顺1.8万亩油菜种子已于今年6月上旬收割完成。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的认定更是填补了我省没有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的空白。
一盘棋部署、一体化推进。出台《贵州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发布《贵州“十四五”农业种业发展规划》、启动《贵州省农作物种子条例》修订工作……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为支撑我省山地特色种业长期稳定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法律保障。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种业得到较快发展,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全省种业的高质量发展有效保障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用种安全,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在探索山区现代农业建设路径和发展模式上取得明显成效。
种优则粮丰,粮丰则民安。省农业农村厅将继续发力,深入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基地提升、种业市场净化等方面着手,筑牢我省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种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