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从江县岜沙苗寨古树成荫,满目苍翠,鸟鸣声声,空气清新湿润。
“这里就是绿色王国。”对于岜沙苗寨的良好生态,游客赞叹不已。
“岜沙”,苗语意为“草木繁多的地方”。相传,苗族先民住进岜沙后,日子过得宁静、安详。他们认为,这是得益于此地莽莽森林的庇佑。因此,岜沙先民们对树木特别崇拜,像崇拜神灵一样崇拜每一棵树,像爱惜生命那样爱惜每一棵树。
村民介绍说,在岜沙,每出生一个孩子,父母都要为其种上一棵“生命树”树苗,并精心护理“生命树”成长。到这个人死后,其子孙就砍下这棵“生命树”做成棺木装饰下葬,然后在墓穴上种下一棵树,表示逝者永生,这一对大自然充满敬畏的丧葬习俗形成了岜沙独特的“树葬文化”。
村民告诉我们,逢年过节,村里都要举办盛大的祭祀仪式——拜树神,旨在让子孙牢记古训,尊重自然。
在岜沙,树文化无处不在。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美丽的树皮。
“茫茫的森林保护了岜沙祖先,是树木让岜沙人得以生存繁衍。”因此,岜沙人自古以来敬树和护树,祖先制定了十分严厉的寨规:乱砍伐一棵树木要罚“三个一百二”,即一百二十斤猪肉、一百二十斤米、一百二十斤酒,供全寨人食用,以儆效尤。
正是岜沙人这种“敬畏自然”“自然崇拜”的生态理念和朴实的生活方式,孕育、养护出苍翠茂密的森林,岜沙苗寨曾被授予“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称号。如今,岜沙苗寨森林覆盖率达93.4%。